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美國暢銷作家約翰葛里遜的傑作,掐指一算,《失控的陪審團》距離上部《造雨人》竟然相隔了六年之久。這恰好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來回顧約翰葛里遜為何如此深得好萊塢青睞。


約翰葛里遜被搬上銀幕的小說,部部都以美國司法制度為背景,架構出正邪對抗的驚悚題材。因為法律是公平的,所以小蝦米可以合法地在法庭上對付大鯨魚;但也因為法律只論勝負與否,大鯨魚可以使出種種手段得到所要的判決,打擊小蝦米。於是他描寫種種為求勝訴,不擇手段打官司的黑暗人性,素來吸引許多演技派明星、以及實力派自居的導演前仆後繼,想要改編他的小說。但是,要把厚厚的原著消化清楚,讓不熟悉美國司法制度的觀眾立刻融入劇情,也讓這位作者的小說成了好萊塢很難順利跨越的門檻。


於是《失控的陪審團》來個大逆轉,將訴訟對象從煙草公司改為槍枝工廠。這樣的改編是為了不願重蹈《驚爆內幕》的覆轍,免得被煙草公司藉機告上法院;可是劇中人三不五時就來句「拒吸二手菸」的台詞,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把創作者的不甘心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控告槍枝工廠瀆職的劇情,卻讓影片變得更有趣,彷彿是《科倫拜校園事件》的續集。然後,把原著結尾牽涉到股票金融的部份悉數刪除,電影的結局變成控訴那些無所不用其極操控法律的人,而非作者想唾棄的毫無社會意識的財閥,讓主角們「玩弄」陪審團的出發點顯得更為崇高,替無辜的人出氣,也更能贏得觀眾共鳴。


儘管影片批判美國槍枝氾濫的問題不遺餘力,但是在戲外,約翰葛里遜本人卻是個反對「電影暴力」的人,對於好萊塢的動作暴力電影十分感冒,甚至想要號召群眾控告電影公司。老實說,身為一個隨便一本原著的改編版權都在好萊塢可以喊價到五百萬美金的暢銷作家,我始終認為他不需要這樣大費周章。應該靠著生花妙筆,告訴影壇大亨,高潮迭起的故事不是靠槍砲彈藥,而是腦筋。




ShowPannel(1527509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