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橫看豎看,《波特萊爾的冒險》都像美國給《哈利波特》的一記回馬槍。有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作者雷蒙尼史尼奇,有更多不計較戲份的巨星擔綱,而主角之一的連恩艾肯,當初還因為「不是美國人」被《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打回票,無緣演到神奇的小巫師,如今能加入《波特萊爾》系列,果然是君子報仇三年不晚。

同樣是孤兒面對雙親驟逝,必須獨立自主生活的故事,我們有「星星知我心」這種讓人哭到不行的經典,但是《波特萊爾的冒險》卻不斷提醒觀眾,這不是一部你以為的那種勵志片。影片不斷打斷各種溫情的幻想、回報以殘酷的現實,還有從來都不肯聽小孩子說話的大人,以至於我們的三位孤兒主角,必須想辦法不斷跟邪惡的歐拉夫伯爵過招。編導很聰明地加強各種元素,無論是宛若卡通般誇張的正邪鬥法,或者是黑色幽默的美術,加上金凱瑞、梅莉史翠普等巨星的犧牲形象,都不至於讓小孩子必須扛起整部片的成敗(還是好萊塢已經明白了,過度忠於原著改編的電影,其實是種累贅?)。

但是這樣把殘酷卡通化、誇張化的做法,卻在結尾時突然逆轉。我們英雄有淚不輕彈、屢屢打敗壞人的姊弟,卻因收到父母親寄來的信,唸著唸著,卻把《波特萊爾的冒險》整部片真正的宗旨給唸出來了:這不光是一個以黑色喜劇處理看待虐童悲劇的誇張電影,其實三位主角的英勇冒險,都是為了紀念失去親人摯愛的痛苦。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掉淚,卻得用盡本身的聰明才智,像是父母親在身邊一樣退敵。也許冒險的旅程精采刺激,然而踏上旅程的動機,對他們來說,才是真正的痛。

也許這也是導演布萊德西柏林自己的痛,他論及婚嫁的明星女友被變態影迷殺死。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他必須拍攝各種有關死亡的題材,進行某種自我治療。無論是《鬼馬小精靈》《X情人》《讓愛自由》,乃至這部《波特萊爾的冒險》,主角們都必須克服天人永隔的殘酷。可是在這部片,讓我突然明白,導演布萊德已經找出了走出陰影的方法。就像那繼續踏上未知旅程的三姊弟,瞭解這不是身為孤兒的悲哀,而是他們如何勇敢面對挑戰。因為這緣故,讓我走出戲院時,突然有種無法形容的感動。是的,這是我看完《哈利波特》,都未曾感受過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