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可魯」把一堆人的眼淚哭成淚海之前,1943年好萊塢就推出了原著《萊西回家》改編的《靈犬萊西》。那是觀眾們首次見識到會「演戲」的動物,而劇中那位清純可愛的女童星,就是現在的玉婆伊麗莎白泰勒。因為該片太受歡迎,「萊西」後來衍生各種版本的冒險,甚至被改成「美國籍」,子子孫孫都靠此走天下。

但是這部《2006靈犬萊西》卻不打算做任何時空的更改,尤有甚者,把「萊西」的故事還原成小說最早的設定:發生在二次大戰前夕的英國鄉間。一個面臨失業問題的礦工家庭,為了收入忍痛把愛犬萊西賣給公爵籌措生活費。但萊西習慣了每天下午四點去學校接小主人放學,因此不惜冒險逃出豪宅,踏上了返鄉之旅。如此忠孝節義的題材,可魯真的是甘拜下風。

重新在大銀幕上回味兒時看過的這則傳奇,早已經把原著背到滾瓜爛熟的我,除了感嘆童年遠去之外,對故事發展也早已瞭然於胸。赫然間,《2006靈犬萊西》跑出許多絃外之音,我以為的兒童電影竟然有讓成人毛骨聳然的現實觀察。劇中失業窮苦的礦工家庭、前途茫茫的無奈,對照富豪公爵任性自我的脾氣,你會看到社會階級的無情壓迫。特別公爵說到,「我要買下這條狗,說到做到,我連牠主人全家都買下來」,這是一種多恐怖的併吞,讓我真想奪門而出啊!

於是萊西的返家之旅,可以被重新解讀為對於資本主義的對抗:牠拒絕當富豪的寵物、住在冰冷的鐵籠,嚮往與小主人溫暖的陪伴。因此一路上與牠作伴的,除了流浪犬愛好者,還有賣藝維生、四處漂流的吉普賽侏儒;前者是中產階級,後者更是弱勢團體。追捕牠的警察、捕狗大隊,就像牠主人不得不加入的軍隊一樣,都是國家機器不斷吞噬人民個體下的結果。是的,從頭到尾都無人站出來發表異議,就只有一條狗。可是這條狗,卻被訓練到只能吃裝在碗盆裡的食物,隨便丟在路上是不吃的,這又是多麼講究階級的文明啊。

《2006靈犬萊西》的每一細節,都將被過度渲染的「萊西」傳奇還原到最基本的模樣。可是已經長大的我,卻無法重溫童年時那份對於靈犬的感動。那不是因為傳奇失色,是因為我瞭解太多現實,理智在作祟的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