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末進戲院看《放‧逐》,很妙,總共只有四個人。當中還有個穿拖鞋、看電影會接手機的大嗓門,瞧他的言行舉止,我想此人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大哥。

就 像銀幕上,四個主角陸續現身就定位後,你一看就知道他們是江湖人士。是的,這是一部極度杜琪峰個人化的作品。其實這些年來,我對於《大隻佬》《黑社會》的 喜愛,遠遠比不上《暗花》──那是一部被大家忽略的好片,讓我徹頭徹尾覺得這個導演真強。若有機會專心看,保證不輸給《頂尖對決》的那種峰迴路轉的快感。 所以當我發現《放‧逐》是繼《暗花》,杜琪峰二度在澳門拍的電影,不由分說就看這部了。

《放‧逐》並不是另外一部《暗 花》,事實上這部片比較像是給昆汀塔倫提諾等好萊塢暴力美學導演的一記回馬槍。真的,片中的異國情調街景,黃沙滾滾光禿禿的工地荒園,還有個拾階而上、能 從二樓中庭俯瞰一樓的飯店──這些都是昆汀等人常用的元素。妙的是,昆汀深受港片影響,如今杜琪峰乾脆就端出風格比昆汀還要昆汀的電影,太妙了。除了有各 種對於暴力美學類型片的挖苦與諷刺,《放‧逐》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訴說一個情義早已時不我予的感嘆。若你用想像力把劇中人的服裝換上牛仔服,他們就是一 群唱著藍調的牛仔──而電影配樂的藍調搖滾,更加強了這種感受。

在那些調度靈活、不斷在狹小空間變化出各種對峙局面的動 作場面,其實《放‧逐》始終有股濃濃的哀愁,每個人都要學會在不同勢力的對立下過生活。有人用槍,有人用沉默,有人用見機行事,有人則巧取豪奪,有人則見 機行事。正因為對環境的無奈與無力,眾人選擇不同的生存法則,反應了角色不同的個性。不論他們選擇什麼樣的處世之道,整部片流露出一種瀟灑不羈態度,這才 是對抗大環境無力感的唯一方法。

有時候看電影是為了娛樂,有時候是為了動腦,有時候是因為關心議題。《放‧逐》恰好不屬於上述任一種,它就是一種態度,此種無法言語形容的氣氛,其實才是最難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