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凡達》無庸置疑,是影史的一部經典。說它是經典,不是因為故事題材的開創性,而是在於視覺與想像力的開創性。

很久以前,有人告訴我,假使史蒂芬史匹柏是那種天才型的導演,詹姆斯柯麥隆恰好就顛倒,屬於那種「後天用功型」的導演。這樣的形容是相當的貼切,柯麥隆喜歡對每部片的題材毫無保留地投入、研究,鉅細靡遺的程度讓作品變成單一主題的百科全書。這點在他執導的《鐵達尼號》得到最大的證明,以往也有人拍過鐵達尼號沉船的故事,但就是沒有像他這樣,可以用虛構的傑克與蘿絲,鋪陳出整條船的結構、完整敘述沉船的始末。看完這部片,我們也彷彿走上了「鐵達尼號」,從頭等艙到三等艙都完完整整地走過一遍。

所以《阿凡達》給觀眾最大的衝擊,就是讓我們登陸了潘朵拉星,與納美人發生了互動。但這部片與詹姆斯柯麥隆之前作品最大的差異是,虛構的成份佔了最多數。

雖然《魔鬼終結者》是「未來世界爆發人類與機器人的戰爭」為前提,但大部分的時空都是現代、沒有出現太多科幻的武器,《魔鬼終結者2審判日》亦然,「發生在當下的危機」是讓觀眾最大的認同感。《異形2》雖然是發生在太空當中與外星怪物的戰鬥,但太空基地、外星怪物都不是重點,如何逃出生天才是。《無底洞》的深海潛水,描述人類被在密閉空間的恐懼與掙扎。《魔鬼大帝:真實謊言》雖然是動作喜劇,但主要還是描述情報員老公與家人之間的雙重身分的轉換與隱藏。就算《鐵達尼號》的時空是十九世紀,但還是根據史實,有許多的考據資料,可以讓電影工作人員重現當年這艘船的英姿風采。

但《阿凡達》則不然,首先整個靠最新電影科技虛擬出來的潘朵拉星、還有納美人文化,以及地球人在太空旅行、在潘朵拉星所建立的基地,悉數都是「不存在」的事物。詹姆斯柯麥隆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挑戰、虛構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世界,與他以往作品有一個文本可以參考的作法大不相同。

為了讓觀眾對於這個虛構的時空,可以有更多投入的想像,柯麥隆的確在許多原創性上,做的不如以往的前衛(有視野)。無論是跨越種族的戀情、小人物對抗資本主義的戰爭,以及御風而行的畫面,不是早在其他電影中有所論述,或在他個人之前的作品也曾闡述過,因此看起來並不如畫面特效的無懈可擊。

可是在另外一方面,柯麥隆也充分了發揮了這個「非原創」的特色,大量的引述前人曾經使用過的元素,讓整個故事更有說服力。例如雪歌妮薇佛飾演的葛雷博士,她一出場很難不讓人想到柯麥隆執導的《異形2》(加上劇中陸戰隊的巨型機器人),不過柯麥隆其實把葛雷博士,塑造成更像雪歌妮薇佛另外一部代表作,《迷霧森林十八年》(Gorillas in the Mist)的戴安佛塞(Dian Fossey)。

戴安佛塞乃是真人實事,是保育黑猩猩的先驅(是當年與珍古德一起在此領域奮鬥),戴安獨排眾議、不願用遠距離觀察、而把自己與環境擬為一體、讓排他性即強的黑猩猩卸下心防,創下了黑猩猩研究的許多第一手寶貴史料(這點不就像是葛雷博士發明「阿凡達」,以便接近與觀察納美人,動機是不是很像?);而她一心奉獻給非洲黑猩猩的保育工作,也不惜觸犯眾怒(不只與盜獵團體勢不兩力,也對其他來到保育研究第一線,卻不能全心奉獻的研究員不假辭色),就如同葛雷博士一開始對男主角傑克,在沒有做過任何功課、模擬連線的狀況下就跑來加入計畫的嗤之以鼻,簡直如出一轍。最後當葛雷博士傷重,被抬到伊娃神樹前,還喃喃自語不忘要做標本採樣,這個角色的學術本色,我覺得柯麥隆的確把《迷霧森林十八年》的雪歌妮,聰明地改造與移植到《阿凡達》片中,這也是他在這部片做的最好、最高明的一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