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創:光速戰記》後,我一直在找、也在期待他人的觀影心得,但是沒有一個讓我滿意(解答某些疑惑),所以我只好動手寫自己的心得。

《創:光速戰記》最大的問題(特色),是依附在前集《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太過嚴重。為什麼劇中的摩托光輪會拖曳出一道發光的「牆」?為什麼劇中「創界」的人物打扮是以發光線條修飾的服裝?而為什麼他們背後會有一個碟子(真的是隨真碟),而這個碟子除了記錄每個人的身分之外,又能當成飛盤般的攻擊武器?

1982年推出的《電子世界爭霸戰》,是當年迪士尼眼見《星際大戰》開啟了科幻片的熱潮,決定跟上腳步,也拍攝科幻題材。我不是在1982年看到這部片,而是在90年代、台灣迪士尼頻道開播後,偶然間看到播放該片,才有機會一睹全貌。我只記得當年上映時,《電子世界爭霸戰》在當時的《國語日報》,以劇照拼貼的方式推出了連載漫畫吸引讀者上戲院。

那麼,《電子世界爭霸戰》在說什麼?程式設計師凱文費林,發現他之前寫的程式軟體,被老東家ENCOM竊取作為該公司發展電玩之用。為了證明他的心血被盜用,他想盡辦法寫了駭客程式,要駭入ENCOM的主機,但公司強大的電腦主機把所有這類程式通通擋下來。於是他的好友艾倫與其女友蘿拉,也用他們的力量協助凱文討回公道。艾倫寫了另外一個「除錯程式」(Tron,創),駭入了主機,依然無效;而蘿拉所研發的「量子傳輸」理論與器材,卻在無意間把凱文「數位化」,輸入了ENCOM的主機裡面。

於是,在ENCOM的主機世界當中,凱文首次看到了電腦化的世界。他也看到了艾倫所寫的「除錯程式」、甚至看到自己寫的那個駭客程式,他們都受制於ENCOM主機程式的控制,無法發揮效果。因為在電腦程式的世界當中,駭入的程式,「等級」無法超越主機。而凱文,卻是一個人類身分、等於最高等級的使用者,所以被數位化的凱文,發現在這個主機的世界當中,擁有超越一切的能力,因此與其他兩個程式一起合作,過關闖將(從飛盤般的數位碟大戰、到摩托光輪,以及搭乘花朵般、沿著光束前進的飛船離去),除去障礙、推翻ENCOM主機程式,揭開ENCOM竊取他心血的真相。

電影用一種很有趣、很前衛的方式,來展現電腦裡的世界。艾倫所寫的「除錯程式」,長相就跟他自己一樣(由同一個演員Bruce Boxleinter飾演)。凱文自己研發的駭客程式,居然是個女的,由扮演蘿拉的女星Cyndy Morgan飾演,而且到了後來,凱文還愛上自己寫的駭客程式,有了親吻的鏡頭(我想這可能是最早的Cyber Love)!至於ENCOM電腦主機當中的反派人物,就是ENCOM公司的人員所扮演。導演Steven Lisberger讓每一個主要演員分飾兩角,對照演出現實與數位的世界的角色。

當我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片時,真的非常佩服,因為這部片等於把我在學校學習的電腦程式語言,全部現實化、戲劇化。原來程式編譯、掌管電腦資訊輸入輸出的匯流,以及最重要的,「Tron」這個字在BASIC程式語言當中,就是「除錯」的意思。所以整部片,可以說是男主角凱文進入ENCOM電腦主機「除錯」,「撥亂反正」,還他自己心血被盜用的清白。

但在1982年時,這樣的劇情與概念,非常的前衛,電腦並不是大多數人都能理解或碰觸到的科技。等到類似概念的《駭客任務》在1999年出現時,隨著數位化的普及,許多觀眾更能理解「母體世界」(The Matrix)與劇中人的關聯。然而《電子世界爭霸戰》創下了幾個記錄,以及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是第一部採用電腦動畫來製作特效的電影,片中摩托光輪飛馳所拖曳出的城牆,以及現實當中任何機車都辦不到的九十度轉彎,就是電腦動畫的傑作。這幕讓當年一位觀眾大受震撼,深感電腦動畫時代的到來,決心投入電腦動畫,此人就是後來成為皮克斯大將的John Lasseter(日後皮克斯以換股的方式和迪士尼合併,John Lasseter不僅成為皮克斯的創作領導人,也成為迪士尼動畫的最高決策者,又重新開始推動傳統手繪動畫。至於當年出錢從盧卡斯手上買下皮克斯所有股權的Steve Jobs,則靠此交易進入迪士尼董事會,成為董事一員,蘋果電腦把迪士尼相關影視內容放到iTunes上販售,帶動了iPod系列產品的風行)。

此外劇中所有人物的「螢光服」造型,卻是迪士尼動用動畫師,以手工的方式一一加工,製造出螢光的效果。如果把《電子世界爭霸戰》與《創:光速戰記》相比,你會發現,前者人物的螢光服是在整個畫面上「螢光」(Glow),而後者是演員身上的服裝已經暗藏了發光的裝置,因此只會在衣服輪廓發光。

至於在流行文化上的影響層面,除了《駭客任務》外,2000年的英國偶像團體「優格男孩」(A1)重唱「A-Ha合唱團」的代表作〈Take On Me〉,就把MV直接拍成迷你版的《電子世界爭霸戰》(請上YouTube搜尋就會發現)。喔,還有〈瀟灑小姐〉也是。

(寫到這裡,還沒開始討論到《創:光速戰記》,天啊。好吧,我要開始講到劇情了)

所以為什麼《創:光速戰記》的人物「必須」穿著螢光服、騎著摩托光輪決鬥,以及凱文費林頻頻喊某一個蒙面人「創」的理由,這些都在《電子世界爭霸戰》才能找到解釋。

《創:光速戰記》劇情敘述凱文費林從之前的經驗中,學到「解脫」生老病死的可能性,於是自己打造了數位化的世界,並且一點一滴加以建築。在過程中,為了管理方便,他以自己的形象製造了「複製人」克魯,當他回到現實世界時,以便繼續他的工作。但是某天造物主遭到背叛,凱文無法回到現實,只好自己打造的電子世界當中躲藏,直到28年後他的兒子山姆,意外闖入了對外封閉的電子烏托邦為止。當然,烏托邦已經淪為克魯所統治的國度,於是山姆必須踏上父親的覆轍,推翻電腦暴政。

就像之前ENCOM的電腦主機世界一樣,凱文與山姆還是人類,等於有最高使用者權限(這也為何當電梯墜落時,凱文可以從牆上無中生有般中止墜落,或他又可隨意更改電子士兵的設定)。只是克魯被複製的不光只有外表,也包括了智慧,因此只要凱文每一個動作,也等於讓克魯學的更快,幫助克魯不僅是統治電子世界、甚至回到現實,成為無間不催的獨裁者。

但《創:光速戰記》的劇情,其實有相當的漏洞與矛盾。例如劇中出現凱文與山姆父子,在電子世界用餐的鏡頭,照理說電子世界應該是不必用餐的(《駭客任務》就提過,所謂的牛排不過是一連串送到腦袋的訊號,讓人們相信自己吃到嘴巴的是美味的肉)、更不懂桌上那盤烤乳豬是從哪變出來。而電子世界自然繁衍出的美女柯拉,所愛不釋手的哲學名著,也讓人感到疑惑,被困在電子世界的凱文,到底是怎麼把這些書「帶進來」的?

至於主持狂歡夜店的宙斯一角,簡直就是《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梅若賓斯機的翻版,都是在電子世界活躍的情報頭子,一樣喜歡滿口屁話,唯一的差異與最大優勢,扮演宙斯的麥可辛使出渾身解數,把這個全身白兮兮的痞子演到讓人好想扶正他為主角。

這也就是《創:光速戰記》真正需要改進之處,太多的設定與前集有關;而創新的部分又無法超越被前集所影響的後起之秀(例如《駭客任務》),至於該好好解釋「為什麼」、以及該發展出的關鍵劇情,又沒有足夠的篇幅解釋清楚,以至於失去了讓觀眾深思的可能性(那些對於宗教與哲學的影射、凱文費林本人與複製人的一體兩面),一切都在很炫、很震撼的視聽效果中,打完一場勝利的仗。

「除錯」是除完了,那麼「Legacy」呢?留下了什麼?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