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最大的魅力是,「淺顯易懂」,假使要在兩個小時內的長度,討論「芭蕾舞劇《天鵝湖》」、「虎媽」、「人格分裂」、「天才壓力」、「藝術家性格」,然後還要讓觀眾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可以一路看到「坐立難安」,我必須說,《黑天鵝》還真是不簡單。

這麼一部充滿「黑色魅力」的電影,如果要「一言以蔽之」,就是「舞壇的徐懷鈺」。芭蕾舞團的年輕、後起之秀妮娜,取代原本的舞團台柱,擔綱《天鵝湖》的角色,一人分飾白天鵝與黑天鵝。但妮娜只有技法,卻無法跳出黑天鵝所需要的人性陰暗面。隨著公演日期的逼近,她被迫探索內心陰暗的一面。觀眾也隨著劇情進展,瞭解如妮娜這般的一個乖乖女,背後就近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苦處。

《黑天鵝》有趣的地方,就是把原本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劇情,對應到影片中的芭蕾舞團幕後點滴,妮娜苦於無法突破自我,又面對另一舞者莉莉的競爭,就有如白天鵝眼睜睜看著黑天鵝橫刀奪愛的無助(她期望能幫助自己更上層樓的總監,也總有意無意把目光放在莉莉身上)。然後我們發現白天鵝原本應是位公主,只是受到黑暗魔法師的詛咒,才被困在白天鵝的外型(妮娜有一位」望女成鳳」的母親,幾乎是緊迫盯人的方式督促她,卻以斷絕了妮娜與外界的任何聯繫)。台上台下,眾人眼的都是同一齣戲碼,「好人如何在陰險狡詐中求生存」。

但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之前有許多韓國恐怖片,也是大量取材通俗的童話故事(像是《鬼紅鞋》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黑天鵝》也少不了許多恐怖、駭人的鏡頭(無論是妮娜泡在浴缸被莉莉掐住、或鏡中出現另外一個自我、乃至於變成鵝腳、鵝掌),但這些恐怖片常見的伎倆,在導演Darren Aronofsky的安排下,反而被用來解釋妮娜的人格分裂幻覺,使得全片的驚悚程度節節升高,卻不會流於這些韓國恐怖片「只在挖空心思嚇人卻無真正故事主旨」的空洞。當然,還有最後芭蕾舞劇的高潮,連續三十二個轉身後的黑天鵝展翅,舞者優雅的單膝跪地,倒映在舞台背景上的身影卻是巨大的天鵝翅膀。

於是《黑天鵝》比許多灑狗血、砍殺的恐怖片,還有著強烈的後座力,觀眾緊繃的神經,見證了一個天才的誕生與隕落。我們深入了妮娜的內心世界,層層揭開她的防衛,看到最怵目驚心的人性黑暗面,以致於久久無法忘懷。因為,那也是我們從未面對自我的一面。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