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控制》是有史以來,沒有希區考克執導、卻是最棒的「希區考克」電影(The Best Hitchcock movie ever without Hitchcock)。

感謝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再一次用他的才華,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個坐立難安、人性黑暗的世界,並且留下一個真正讓人喘息不過來的結局。這正是希區考克最擅長,也最拿手的題材:用最簡單的人物,交代出最意料不到的劇情轉折。希區考克曾在《電話謀殺案》示範「完美殺妻」(該片日後被重拍《超完美謀殺案》),《深閨疑雲》則是女主角嫁入豪門後開始懷疑老公企圖殺妻,《後窗》的故事則圍繞無意間目睹鄰居夜半殺妻的主角。

一個老公、一個老婆,就可以玩出這麼多花樣,這是希區考克最最最擅長的拿手好戲。直到《控制》出現,同樣也是一個老公、一個老婆,卻能玩出更多驚悚與意想不到的轉折與驚悚,並且一路峰迴路轉的發展之下,直指完美婚姻的訣竅:帶上面具的偽善,全片幾乎是婚姻生活的反面教材。

《控制》的原著小說兼編劇吉莉安弗林,撲寫出這個張力十足的故事。女星瑞絲薇斯朋當初買下了版權,打算自己飾演老婆愛咪,但導演大衛芬奇推翻了這個決定,反而找英國女星羅莎蒙派克擔綱。這個決定相當有趣,因為蘿莎蒙派克完全符合了希區考克在這類驚悚電影中,冰冷、美艷、完美、氣質取勝的女主角形象,絕對不會聯想到任何的負面舉止。換句話說,愛咪一心一意想成為的「酷女郎」,其實就是希區考克歷來影片中的女主角形象。愛咪一出場,就讓觀眾相信她是好太太,因此對班艾佛列克飾演的老公尼克,開始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在結婚五週年當天早上,愛咪失蹤了,尼克要快到中午回家時,才發現家裡有異,報警處理。接下尼克就是不斷被各種女性角色所逼近,包括偵辦失蹤案的女警官、丈母娘、電視名嘴、左鄰右舍的太太、甚至冒出來的小三,只有雙胞胎妹妹願意跟他並肩作戰,相信愛咪的失蹤另有隱情。到了電影的後半段,電影的敘述結構改變了,觀眾開始以愛咪的角度來檢視這五年來的婚姻生活。他們從原本人人稱羨的高學歷、好工作的菁英,面臨裁員後的經濟窘境,不得不搬離紐約、來到密蘇里州鄉下。愛咪距離自己想要的「酷女郎」生活越來越遠,更糟糕的是老公尼克完全不在意、也不想改變了。尼克覺得自己被各種女人所包圍、圍勦,但愛咪才覺得自己被尼克所拖累。

「無事生非」則是《控制》另外一個有趣的子題,當愛咪失蹤案越演越烈,媒體自動自發加油添醋、鼓動輿論,接著左鄰右舍紛紛跳出來,大家都扮演主導案情的福爾摩斯,只是無人能料到事實從來不是如此單純,所有的火上加油不過是順了當事人的意。因此當一路挨打、被罵的尼克,決定接受黃金檔期電視主持人的訪問「洗白」時,始終給人演技平板的班艾佛列克,微妙地呈現了在電視機裡VS電視機外的兩種尼克,那個走投無路、向輿論低頭、請求大眾憐憫的蠢老公,其實正是被逼到谷底、反將一軍的扮豬吃老虎。《控制》大概是繼《芝加哥》以後,揶揄媒體與大眾輿論最不遺餘力的電影了。

但你不得不承認,導演大衛芬奇在光影的控制上有獨特的美學,與擅長以各種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反過頭來揶揄資本主義(《鬥陣俱樂部》就是最經典的範例),無論是尼克與愛咪家中洋溢著「酷女郎」的裝潢品味,或兩人在紐約巷弄中親吻的「糖粉風暴」,乃至於最後那間堪稱結合最頂尖科技、頂尖財力才能打造出來的湖濱別墅,這部片堪稱是美國中產夫妻寄望晉升「高收入家庭」的美夢成真。只是中產階級早就隨著經濟局勢消失了,他們失敗的一塌糊塗,愛咪不僅無法變成她嚮往的「酷女郎」,即使當她與中下階層廝混時,自以為的聰明才智也一下子就被他人所看穿、擊敗。素顏的愛咪在加油站走投無路,其實是許多中產階級夫妻深陷無處可去的惡夢,因為他們連當個窮人都當不好。

可是,等等,尼克與愛咪還有一條路可走!既然他們是這個社會被媒體與大眾所「炒作」出來的、幫助媒體製造收視率的「玩物」,當然他們也可以反過來用「名氣」大撈一筆。《控制》的結局實在是極度諷刺又發人深省,善惡不重要,真相也無所謂,重要的是「如何趁機欺瞞大眾,藉機把口袋塞的飽飽」。這個結局比希區考克作品以往的「真相水落石出」,還要讓人驚悚,因為看在錢的份上、跟邪惡妥協、埋沒良知,才是真正罪不可赦的不歸路。

這個沒得選擇的下場,比什麼都來的恐怖。

畢竟,我們不是每天都會碰到變態殺人狂,也不見得會捲入憤青的反社會秘密組織,或者來自瑞典的女駭客偵破富豪之家的醜聞。可是,當枕邊人是你最大恐懼、一切罪惡的來源,這實在是太貼近現實了。

大衛芬奇真的是嚇死人了。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