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第88屆奧斯卡獎入圍名單一公布,就被嫌「奧斯卡好白」(Oscar So White),意即入圍作品只有白人、缺乏有色人種、其他族裔的電影人。相當諷刺的是,在這一片「奧斯卡好白」的驚呼聲中,描述一代爵士女伶妮娜西蒙生平的紀錄片,《妮娜西蒙:女伶的靈魂》(What Happened, Miss Simone?),卻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偏偏她的一生都被嫌「太黑」。而這齣紀錄片的開場也十分有個性,分明是妮娜西蒙的復出演唱會,她坐在鋼琴前,緩緩對台下說,「我今天不是來唱歌的...」
這就是妮娜西蒙,一輩子都給人「難以捉磨」「驚世駭俗」的前衛印象。但是這些刻板印象其來有自,往往是反應出她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辛酸,特別是她的膚色。因為被嫌太黑,所以儘管她努力學習古典鋼琴多年、也被視為表現突出,但茱莉亞音樂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卻拒絕了她的入學申請。為了餬口,她開始在夜總會彈琴獻藝;在旁人的建議下,開始自彈自唱,就這樣糊里糊塗闖入了爵士音樂界。
她說當年出道,還有人嫌她太醜,嘴唇太厚,總之就是一個「土」。於是她取了一個充滿濃濃異國風情的藝名,西蒙(這兩個字還要用法文發音)這招似乎讓她異軍突起,把原本被嫌棄的土味轉化為難以猜測的異國風情,就這樣歌曲被香奈兒香水選上廣告歌,開啟了妮娜西蒙事業中的第一個高潮。
妮娜西蒙的演唱事業一帆風順,讓她很快地走入婚姻,但卻必須以演唱維生、到處拋頭露臉才能養家。原本只是單純愛唱歌的她,為了生活不得不開口,讓她痛苦不堪。此時在60年代風起雲湧的黑人民權運動,彷彿給她的苦悶找到一個出口,妮娜西蒙完全不管白人怎麼反對,硬是在她的唱片中開口泣訴黑人受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無論是抒情、或振振有詞的剛強,她從一個爵士女伶,轉變為替民權運動搖旗吶喊的靈魂樂藝術家自居,也跟金恩博士等黑人民權領袖一起平起平坐,讓她找到了被重視的社會地位。
但是生命中的打擊還是接二連三,金恩博士遭到暗殺,讓妮娜失去了精神倚靠,對於黑白種族能和平相處的日子也失去了信心。她開始酗酒、吸毒,對於丈夫長年的家暴也無法隱忍。最後她選擇攤牌,在身心靈俱疲、瀕臨崩潰的狀態下,寧可放棄歌唱事業、躲到歐洲去。人們都說妮娜西蒙再也沒辦法唱了,她玩完了。
但是《妮娜西蒙:女伶的靈魂》一片就是替她翻案的,但鏡頭切到妮娜的親生女兒麗莎(Lisa Simone Kelly)。麗莎回憶那時候的自己常常無來由遭到母親妮娜的毆打,一開始麗莎會哭,但到後來她寧可忍著不哭,這樣反而讓母親更生氣,更用力打她。成年的麗莎看著鏡頭,知道母親的脾氣為什麼會那麼無端就冒上來,因為那是妮娜對生命種種無常、無奈的一種發洩。麗莎本來很怨恨母親,但長大後反過來體諒母親,知道她悠悠歌聲中的種種銷魂呢喃、傲慢又讓人退步三舍的舞台風格,其實是被太多人生無常肆虐後的結果。為了生活,她又再次站上舞台,但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平靜。妮娜的歌聲不是唱出來的,是用她自己的生命活過來的。
因此這部片交代的不僅是妮娜西蒙如何在晚年與自己和解,也未嘗不是麗莎在妮娜去逝多年後,跟母親的隔空大和解。儘管是一部紀錄片,但是精采的訪談、剪接、以及選用妮娜的招牌金曲貫穿全片,讓《妮娜西蒙:女伶的靈魂》栩栩如生,不只刻畫出這位爵士女伶的生平,也拍出了她的遺憾與辛酸。
附註:奧斯卡紀錄片的入圍名單,另外一部有關歌手的作品,恰好是《艾美懷絲》(Amy)。妮娜是爵士與靈魂藍調,艾美唱的是靈魂藍調,兩個人各有千秋,能在奧斯卡獎「狹路相逢」也是一種意外。
剛剛發現,這篇文章寫好的時候,恰好是妮娜西蒙小姐的冥誕!真巧!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