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在納悶為什麼嗎?為什麼《斷背山》沒有拿到最佳影片嗎?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也因為我。


因為你我的「什麼」?

因為你我對於同志的態度啊。

因為這個世界還是會有團體,在頒獎前抗議不該獎勵《斷背山》「這種」電影。

(其實,《喜宴》那年角逐金馬獎的時候,就有評審說,給這部片子獎,等於是「要為同性戀的『氾濫』負責」,保守言論又不是第一次聽過)

因為導演的弟弟跑去看首映,可是卻不忘記對麥克風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我希望我的兒子不是同性戀」。

(同裡可證,當這位仁兄跑去看《外星人》的時候,最好也記得「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我希望我的兒子不是外星人」;當他去看《機器人歷險記》的時候,要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但我希望我的兒子不是機器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笨蛋!)

連導演的親人都會這樣「表態」,跟導演無親無故的人,在投票的時候,可想而知他們的態度。你還期望別人會有怎樣的「保守」心態呢?

還是,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突然想到,很多人都告訴我「要低調」「要低調」。

低調什麼?當一個愛男生的男生嗎?

低調什麼?這是一個有關於牛仔愛上牛仔的電影嗎?

如果《斷背山》改變宣傳策略,真的,你覺得就可以討好全部有權利投票的人嗎?你要怎麼告訴他們支持這部片,「這是一個關於孤獨牛仔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牛仔沒有牛可以放牧,只好改放羊維生」?!

你覺得這樣算不算「牛頭對不上馬嘴」的自欺欺人?!

你覺得這樣子,這部片就可以在某些地方「解禁」嗎?!

就像我現在轉變為低調,然後說「嗯,我希望可以跟女生約會」,這樣子,我就能更受歡迎?!

我們始終被教育要「低調」,尤有甚者,甚至要改變自己;不,甚至要偽裝自己。

為什麼?因為這樣子可以活的比較長久,活的比較容易嗎?

我們習以為常要「低調」,我們也期待某些人該「低調」;某些人可能是同志、可能是弱勢的族群,可能是沒有聲音的族群、甚至不知道該替自己發聲的人。

我們期望這些人「低調」,甚至這些人也自認自己該「低調」。

如果不「低調」,那要怎麼辦?就群起圍攻,消滅嗎?

若「低調」是對的,又該「低調」到怎樣的地步?

史匹柏放棄了「低調」,在《慕尼黑》發表自己的看法,觸怒了不少的猶太同胞,他一點也不「低調」。事實是,他只是平實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吉屋出租》裡頭的人也拒絕低調,他們是酷兒、變裝皇后、帶原者、......,他們就是自己原本的模樣,快樂地去愛,勇敢地去活。
他們拒絕按照社會給他們的「框框」去過日子:你不能告訴我該怎麼站、怎麼坐。

你當然可以「低調」,或者說,按照別人給你的是非對錯去過活。但那會是自在的生活嗎?

若有一天,在街上擁吻的男女,從未曾擔心自己是否該收斂「低調」;那麼,就別要求其他的人,行為該「低調」。

請同一個標準,適用每一個人。

因為你也因為我。

附註:
朋友告訴我,很多時候,公共人物在媒體上的發言,可能沒有那個意思,但是被斷章取義後,就顯得特別有心,因此不需要用放大鏡去看每個人的發言。畢竟,有些人的言論,只要一笑置之,不就得了?

好像彭蕙仙小姐的那篇高見就很適合這種方法去看待哦!

李敖的也是啦!

因此我的意見也不是故意去針對某人,而是對於「低調」這種心態的反思。我的重點是,「究竟要怎樣個低調」「要怎樣低調才能讓大家滿意,才能接受」「假使無論怎樣低調,社會就是沒辦法接受,那麼你該怎麼辦?你要不要低調呢?」

說到這裡,瑪丹娜又有一個很好的示範,當她的女兒因為瑪丹娜在MTV音樂獎上親吻布蘭妮,問母親是不是女同志的時候,娜姐用一種態度回答了這個問題,請看這邊

她的智慧很值得你我的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