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第88屆奧斯卡之福,入圍最佳紀錄片的《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Winter on Fire : Ukraine's Fight for Freedom)突然間受到許多焦點。但其實早在這部片出現之前,之前網路上就有很多人轉貼「烏克蘭美女對外求援」的YouTube短片。是的,《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紀錄的正是在2013年年底爆發的「反總統亞努科維奇」運動,耗時100多天的抗爭始末。
為了讓不烏克蘭的人能快速瞭解這場抗爭的來龍去脈,電影用了一點點篇幅介紹了烏克蘭的政經背景。烏克蘭是在前蘇聯瓦解後所獨立的國家,迄今已經20多年,因此新生的一代烏克蘭人可說是「天然獨」,他們生下來就認為烏克蘭是歐洲的一份子,而非俄羅斯的一部分。但是這樣的觀點,與比較年長、曾受過蘇聯統治的烏克蘭人不太相同,特別是比較傾俄羅斯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Fedorovych Yanukovych),他在競選期間曾多次公開談話,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可是等到他當上總統之後,不僅沒有與歐盟展開加入的談判,還反過來跟俄羅斯的總統普丁簽署了協定,因此爆發了這場抗議。
到了這裡,大家開始覺得很熟悉了。是的,這場抗議源自於民主政治選出來的領導人,自作主張與鄰近的大國,簽訂了一項其實選民們不是很感興趣、很熟悉的協定,感到人心惶惶。這也就算了,偏偏這個大國,對於該國的前途、政治又有很大的「意見」。於是烏克蘭的年輕人開始聚集於獨立廣場,一開始是反對這項協議、希望政府可以撤回、並且提出說明,但是在集會9天後,第一次遭到清場,這場抗議就演變成「全民VS政府」的對幹行動了。
當然,如果烏克蘭選擇加入歐盟,是否會帶來更好的生活,可能另當別論。但紀錄片的觀點,卻很忠實呈現出,當民選政府的領導人,背離民意、民心之後,如何用國家機器打擊這些跟他唱反調的民意。政府首先出動了別爾庫特部隊,配備精良且出手毫不留情,一路追打抗議人士。因此當別爾庫特部隊決定對獨立廣場展開二度清場的時候,反而激起了全民的反感,在主教的支持下,聖米迦勒金頂大教堂深夜敲響了鐘聲,號召市民湧入獨立廣場,以人肉盾牌的概念把別爾庫特部隊團團圍住,讓他們擠到無法舉起任何武器。但這不是最嚇人的,最嚇人的是事後教堂的神職人員說,上次敲響教堂鐘聲號召全民,是700年前蒙古人入侵的時候,足以說明當晚的抗爭,是烏克蘭最危險的一晚...。
當然不斷延長、看不到結尾的抗議,象徵著雙方的攻防不斷升級。抗議民眾開始把飄落的雪堆成防禦工事,而別爾庫特部隊也針對落單的抗議民眾出擊。又或者被亞努科維奇總統控制的國會,通過一些荒謬的法案來禁止民眾集會遊行,像是不能戴頭盔出門(因為抗議民眾都會戴安全帽、頭盔到獨立廣場參加示威),或者只要5輛以上汽車集結就算集會,更激起了民眾的反感,大家乾脆頭戴鍋子出門鑽法律漏洞。而原本可以在抗議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反對黨,卻因為他們早早被人民看破手腳,發現他們其實什麼也不會做、只想撿現成的收割,抗議活動成為一場公民運動。
《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用了許多不同的影像素材,像是手機拍攝的第一手抗議現場畫面、監視器畫面、事後相關人員的訪談等穿插而成,企圖還原當時混亂的原貌,交織出亞努科維奇這位背離民心的總統,是如何藐視民意、不擇手段打擊異己。電影的高潮,是在最後雙方在獨立廣場的最後拉扯,別爾庫特部隊不再使用塑膠子彈,而是改用真槍實彈,不僅瞄準前來抗議的民眾逐一狙擊殲滅,連前來救援的醫護人員、紅十字會人員也不能倖免,對照出民主政治的脆弱,是如此容易淪為有心人士的操弄,反而成為附庸。 
亞努科維奇眼見無法收拾,最後自己下台,但是俄羅斯總統普丁給予庇護,某種程度逃過一劫。但這也不等於烏克蘭的動盪畫上句點,親俄羅斯的東烏克蘭透過公投,脫離烏克蘭改加入俄羅斯,讓烏克蘭與俄羅斯繼續陷入緊張的狀態,導致2014年飛過烏克蘭的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在俄羅斯邊界遭到導彈擊中墜毀。《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告訴我們,抗爭就是要付出代價,自由從來不是便宜的免費行事,但是片中抗議民眾每次一起高喊「為了烏克蘭」,卻不得不讓人動容。
 
Netflix線上收看網址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