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回跟個導演聊天,對方說他很想拍飆車片,我說先去看看《玩命關頭》。那部電影結尾當馮迪索翻車的時候,劇組用了六台攝影機同時拍攝這個畫面。為了讓觀眾目睹汽車迎面砸向銀幕的快感,第六台攝影機算準了固定在馬路上,好讓汽車砸個稀爛。是的,為了一個一秒鐘都不到鏡頭而報廢一台攝影機,只有好萊塢才有這樣的手筆。所以要把飆車片拍的好看,關鍵從來不是特技演員的膽量,而是本錢有多粗。


因此在特技演員柯受良去世的此刻,觀賞這部《極速酷客》其實特別有意思。因為攝影鏡頭很難將交通工具高速行進的瞬間拍個清楚,所以全片用許多電腦繪圖特效製作高速奔馳的快感,取代傳統的實景拍攝,尤有甚者這些狂飆的特效都以駕駛人的主觀鏡頭呈現,坐在戲院的觀眾幾乎是跟著主角一起翻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其說這是MV電影,還不如說是電玩電影。要拍出這樣酷炫的快感,誰還需要藝高人膽大的特技演員呢?


但是當你發現《極速酷客》的製片,就是《玩命關頭》系列的尼爾莫瑞茲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啞然失笑。尼爾素來喜歡把前人的點子加以「升級」「重製」「去蕪存菁」,《玩命關頭》可說是《驚爆點》的飛車臥底版,《限制級戰警》是007系列的極限運動版,《反恐特警組》自然是同名電視影集的現代化,《飆風再起》更是第一集的強化。如今《極速酷客》橫看豎看都是《玩命關頭》兩輪版,而且在劇情、對白、人物關係上,更加簡化(男主角在飛車擺脫追殺後五分鐘內便推理得知遭誰陷害),以便不會妨礙到所有飛車場面的進行與節奏。


但是我比較喜歡馮迪索在《玩命關頭》那句解釋自己愛上速度的對白,「在那短短的十秒內,我感覺活的無拘無束」那句話讓電影裡每個愛開快車的人,突然都有了深度,他們的內涵遠遠超過一昧地踩油門。《極速酷客》卻少了這樣的感動,卻只有天真的狂奔:飆車還真膚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