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搞不懂香港影評怎麼會不褒揚《大事件》。




故事非常的簡單,卻能製造有許多劇情衝突,這是編劇上的高明。任賢齊扮演搶匪阿元,被張家輝飾演的重案組刑警阿恆盯上,雙方人馬發生槍戰。而追逐過程途中又被電視新聞記者拍下,播出警方敗退的鏡頭,引發輿論大譁。為了扳回顏面,警方決定採取陳慧琳飾演警司Rebecca之提議,以一場精心策劃在媒體上曝光的圍剿行動,扳回顏面。這乍看之下不會有敗筆的計畫,因為阿恆打死不退,不斷地橫生枝節。




我相信香港導演都很清楚動作片要怎麼拍,讓子彈飛過觀眾身邊,製造刺激。不過香港導演杜琪峰更清楚要怎麼拍,讓動作片可以擺脫平板的火力展示、拳腳功夫的宿命。他再次讓觀眾目睹何為「鏡頭調度」,從槍林彈雨的警匪衝突,到挾持人質危機的正邪對峙,以及影片高潮的攻堅行動,這些畫面分別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以攝影鏡頭為第一人稱,讓觀眾充當事件目擊者;第二者種則是以劇中新聞媒體報導的觀點,透過電視機收看已經被警方、記者先行「過濾」「詮釋」過的事件;第三種則是劇中匪徒以自己的攝影器材拍攝下來的過程,然後加以播放「還原」事件的觀點。




為什麼杜琪峰要如此囉唆、麻煩?設計一場長達七分鐘一鏡到底的警匪槍戰?直接把這些預算拿來買更多的火藥不就得了?答案就在《大事件》最特別的創作動機:這是一部描寫媒體如何「介入」我們社會的電影。當傳統的警匪追逐多了電視記者的攝影機,所有的是非都可以瞬間逆轉。當警方把剪輯過的片段提供給電視記者,記者們也可認真地把「叉燒雞腿鹹蛋飯」當成新聞的主角,煞有其事地介紹給觀眾。但是他又能巧妙地把焦點拉回到警匪的鬥智鬥力,不會淪為奧立佛史東那種「為批判而批判」的假正經。




原本這部戲是有若干的瑕疵,特別是任賢齊與陳慧琳的演出,很明顯地不讓角色附身,歌手的味道太重。不過,當我們的電視新聞也大肆報導「獵龍專案」,還有電子媒體竟在隔天要求警方演出「假攻堅」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大事件》真是部有先知先覺的佳作,杜琪峰展示了他有過人的創作智慧,值得我們的崇敬。

http://www.breakingnewsthemovie.com/





ShowPannel(1527509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