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最熱鬧也是地價最貴的商業區「BBKLCC」(Bukit Bintang與KLCC這兩個地方的合併簡稱,前者幾乎是吉隆坡邁入現代都會的所崛起的商業區;後者則是雙子星塔興建完工後,周邊附近的商業區。由於這兩者之間有行人天橋串連,步行15分鐘就可抵達,所以就有了這個膩稱),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高架單軌電車經過的三角窗地段,有間最潮最時髦的Lot 10百貨,轉角處就是站第三層樓、暑假才剛開幕的H & M,旁邊則是兩層樓的ZARA,順著高架捷運的路線繼續逛,樓上是伊勢丹百貨,而Lot 10百貨在這一排、靠近一樓馬路的店面,都是星巴克等之類的咖啡店。

不過在人行道上,挺立著兩間販售冰品、冷飲的玻璃屋,好似法國香榭大道的風情。一間是哈根達斯冰淇淋專賣店,走個不到10步,還有另外一間玻璃屋,上頭英文招牌是「ChaTime」,我反覆念了幾次,然後又定眼一瞧,啊,這是賣泡沫紅茶的日出茶太啊!

原來在台灣,只是小店面的外帶茶飲店,但是在這裡,卻成了足以跟哈根達斯並列在最昂貴的商業地段上、開設等同規模的旗艦店!

這是我在本次旅行,所領受到的文化震撼之一:原來,在另外一個時空,我們以為不起眼的台灣,其實有著無法取代的影響力。

賣外帶的茶飲店,怎麼會做成這麼大的生意啊?!道理很簡單,在東南亞,氣候炎熱,更適合賣冷飲。而且不像台灣,冬天氣溫驟降,還要賣熱飲。這裡就是賣冷飲消暑、解渴啊!

然後我在旅館,打開當地的華語衛星頻道,一下子是配上國語版的《台灣霹靂火》、演完接著是《金色摩天輪》(而新加坡則著迷《愛》);鄉土劇也就算了,另外一個朋友則津津有味看著《超級模王大道》。糟糕,我都沒看這些電視的。

問當地的朋友,他們其實都用類似MOD的服務,選擇網路頻道上的台灣電視節目收看。還問我《劉伯溫傳奇》去哪下載?結果,我找到的是中國版的,他說他不想看。

無論在新加坡,或者馬來西亞,有些乍看之下不知道怎麼發音的英文字,如果慢慢研究、念出來,發現原來都是台語。例如Kopi就是台語的咖啡等等。台語變成了一種羅馬拼音的英文字彙,另類的形聲字。

走在吉隆坡最大的購物中心Pavilion,美食街Food Public,赫然還有「豪大炸雞排」的攤位,這是正宗的分店。

在另外一間購物中心,還有打著「士林」的小攤位,賣的是「甜不辣」、「香腸」等等台灣常見的小吃,原來這些在海外都是顯學啊。

更妙的是,改裝中的購物中心,還打出「小台北」的名號,準備推出效法台北夜市的室內造景。而台灣的百貨公司呢?卻推出偽威尼斯的造景。崇洋媚外本來就是商人的天性,只是我們崇的是義大利,但別人卻崇台,還真妙。

我們現在常在苦惱,到底什麼是台灣?到底台灣有什麼優勢?然後我們一直想著中國,一直思考,答案會是什麼。

其實,換到另外一個地理環境,答案會清楚許多。中國對台灣只是因為長期分離、所導致的好奇(或者敵意),但是東南亞,卻是長期受到台灣文化與資訊的影響,充滿了欣賞與期待。

僅以本文,獻給我所有在苦惱中的台灣同胞們。


延伸閱讀:2012星馬之旅:台灣市場太小


2012星馬之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