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肉骨茶最早是馬來西亞的華裔工人(許多來自福建的華人到當地當搬運工),因為當時麻六甲是歐亞海運的一個轉接站,在搬運香料、藥材時難免有些破損,於是生性節儉的華人就收拾起來,積少成多之後,拿來配著骨頭熬湯,這算是最早肉骨茶的由來。

因為起因是節儉的關係,所以熬湯的骨頭比較肥,所以吃完之後需要配茶解除油膩,因此得名「肉骨茶」。藥材也是偏中藥味,後來傳到新加坡之後,因為當地氣候又沒有馬來西亞那麼炎熱,於是改成胡椒味為主。

好了,交代了這些起源,接下來就是新加坡一路吃到吉隆坡的肉骨茶。

第一站是新加坡的「鼎泰豐」,,黃亞細肉骨茶。這間已經紅到整個升級、現代化,也有開分店(好像開在濱海灣金沙),不過老店還是靠近牛車水附近的高速公路交流道(而且週一好像還是供修)。

菜單都圖文對照,不怕你看不懂。

辣椒每桌都有(要把桌上的醬油倒進去,之後把肉骨茶的排骨拿出來沾著吃),濕紙巾在新加坡大多數的餐廳都是要收費的(這間好像一開始是免費)。

以前店面裝潢完全不一樣,整個改了,就跟鼎泰豐走現代復古風。

牆上有很多名人來訪的照片。

其實喝茶這件事情已經隨人高興,不過還是點了茶。

偏胡椒味道的黃亞細肉骨茶,湯是可以續的。新加坡其實天氣也很熱,可是大家都堅持要喝熱湯。

這個是燙青菜(當地好像叫油菜之類的,反正不是叫燙青菜)。

肥肥的豬皮。

豬腳(當地叫做「豬手」)。

豬腸,這有點偏中藥味,又跟台灣的四神湯不一樣,但滿好吃的。

這應該是綜合滷味拼盤(其實當地叫做滷豆干之類的)。

所以其實吃肉骨茶都配意米水。

以上是第一攤肉骨茶,接下來這間我不是太熟,反正在某個貨櫃區附近,也是一間名人頻頻造訪的歐南園亞華肉骨茶。這間吃起來就很有真正路邊攤的fu,雖然有店面,但整個店面還是維持路邊攤的風格。

菜單也一樣是圖文並茂,不過是自助點單。

倒扣的碗,裡面是剪成碎碎的、一小截的油條。原來肉骨茶的吃法之一,就是把小截的油條,拿去沾熱湯,整個吸飽才撈起來吃掉,所以大家都會一直續湯、續油條(油條是要算錢的)。

之後在吉隆坡又吃到肉骨茶,好了,這攤我真的不知道名字,反正又是朋友帶我去吃,是真正的路邊攤。也是一樣有店面,可是經營的方式還是路邊攤,所以我就不交代那個碗筷怎麼洗了(基本上就是台灣快30年前路邊攤的做生意方式,不知道台灣以前路邊攤怎麼做生意的,真的可以去吉隆坡瞧瞧)。

這邊吃到的中藥味果然比較重,而且一樣有切成小截的油條可以沾著湯汁。肉骨茶上方還放有一片片的乾豆皮,也是讓客人自行泡在湯裡吃掉的(那為什麼不把豆皮放到肉骨茶湯去滷?這問題很好,但我不知道怎麼回答,謝謝)。

除了肉骨茶以外,滷的各種豬內臟的滷汁顏色都很深,而且都會有一小碟辣椒,另外倒入醬油來沾著肉吃。總之一頓正宗肉骨茶吃下來,就是忙著把「濕的放到乾的」,「乾的放到濕的」,沒有肉骨湯的一定要吸湯吸到有湯味,有湯味的就沾辣椒醬油。

以上都不知道價錢,因為都是別人請(我真是腐敗)。

2012星馬之旅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