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彼此有好感的男女,一起去偷摘水果。在女孩的把風下,男生順利摘到水果,然後兩人肩並肩坐著,男生把水果剝皮,說要餵女生吃,結果當女生把嘴張開,他一個反手就把水果塞進自己嘴裡,咬了一大口。女孩見狀生氣了,說有什麼希罕,我自己也有,當她自己剝皮時,男生讓步了,把剩下的水果給她吃,然後趁機親了她。
以上是常見於所謂「瓊瑤」三廳式文藝片的情節,令人納悶的是,這個橋段又再度出現於一部叫做《心戀》的文藝片。
你可能會想,《心戀》也許是以六零年代為背景的文藝片,就像《愛情趴趴走》是以洛赫遜、桃樂斯黛為模仿對象的復古文藝片。
錯了,《心戀》的時空背景是二十一世紀,2004年的台北。所以叫人想不透的理由是,為什麼《心戀》還要2004年的台北男女,用瓊瑤的方式在談戀愛呢?
當我在看這部片的時候,突然想到《我的野蠻女友》之所以會誕生的理由,可能是因為導演郭在容一開始要很正經地拍文藝片,但是當他把所有的資料蒐集,發現文藝片永遠都是那些LKK的公式後,他決定要來一次顛覆,不按牌理出牌的方法來安?o些橋段,最後就變成我們看到,十分精采的《我的野蠻女友》。事實上,《我的野蠻女友》跟《心戀》的確有幾個類似的元素:
第一、男女主角頭一次見面,再搞不清楚對方的狀況下,都糊裡糊塗上了飯店,但是卻沒發生性關係。
第二、電影都大量引述古典樂曲。《我的野蠻女友》是卡農,《心戀》大彈蕭邦。
第三、男女主角雖然墜入愛河,卻因為有一方無法忘懷之前的戀情,以致於始終有股無法排解的悲傷,影響到後來感情的經營。
我舉出這三個安排,不是在指控《心戀》企圖模仿《我的野蠻女友》,而是要說明,在觀眾印象中,被歸類到「瘋狂喜劇」的《我的野蠻女友》,其實從頭到尾都充斥著許多愛情文藝片的必備橋段,也充滿了瓊瑤電影的公式。公式不是罪過,要端看電影創作者如何安排、推陳出新,靈活地運用,就不會讓作品顯得過時與腐舊。相反地,只是死板地重覆著公式、重複著橋段,才會顯得落伍與過時。
《心戀》犯的最大毛病是,編導不知道劇中人「應該」活在二十一世紀,不斷安排劇中人出現在不合時宜的場景,冒出稀奇古怪的台詞。例如當男主角為情傷神,在酒吧買醉時,他的好友出面制止:「老天該給你的,都給你了;老天不該給你的,也都給你了!某某某,你可不可以停止糟蹋(還是『作踐』,我記不得了)自己!」在說完這句話後,男主角應聲醉倒、跌倒在地,他的友人連忙向旁邊的人解釋:「他不是這樣的人,他是個藝術家,他很有才華的........」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橋段,是失戀的女生,在一個善良男孩的陪伴下,在海邊看日出散心。不料因為雲層太厚,沒有日出可看,有點沮喪的女生於是騎了男孩的機車,從堤防上衝下去,摔成了重傷。奇怪,從堤防飛車不是成龍在《警察故事》系列的專利嗎?!
我不能說看《心戀》沒有收穫,我最大的收穫是,發現其實台灣的演員比我想像的優秀。蘇慧倫、張永智、林佑威、吳立琪,都在這個古怪的劇本裡頭,演的很賣力。雖然我不是很欣賞張永智的語氣,感覺上有點突兀,不過這可能是因為他的角色是個在大陸成長的音樂家(關於這個推測,電影並沒有解釋),所以還行得通。
不,看這部電影並不難受,其實你還會跟我一樣,因為很想知道究竟劇中人在幹嘛,所以聚精會神地看下去。然後當電影演完時,你會發現,原來你想真正知道的不是劇情發展,是編造這些劇情發展的編導,究竟是從哪個星球來的,所以他們才會在二十一世紀的時空中,塞進將近四十年前才會有的電影台詞與橋段,卻完全不覺得有任何邏輯上的衝突。他們也沒有察覺到,在法國流浪的女主角,其旁白的心境是一個接近三十歲的成熟女子;但是這個女主角之前在台灣墜入愛河時,還是著只知道音樂、什麼人情事故都不懂的女生。她的轉變是從何而來呢?只因為買了機票,直飛法國的關係嗎?
奇怪的是,這部片宣稱耗資兩千八百萬新台幣,還得到新聞局的電影輔導金贊助,還有統一夢公園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應該是不會犯這種毛病的,結果該出錯的地方就會出錯。你知道嗎,這些出錯的地方,跟台灣開放外片進口的拷貝數量無關,跟台灣的電影政策無關,跟台灣觀眾的喜好也無關,是跟電影創作者本身自己的功力有關。他們常嘲笑「流星花園」等偶像劇的刻板、不食人間煙火,結果自己拍出來的比偶像劇還要令人昏倒。最起碼,台灣的偶像劇不會跑出時空過時的台詞。
台灣電影工作者的所遇到問題,終究還是自己的問題,請不要繼續怪到大環境。真的,因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男女談戀愛時,並不會說那些文謅謅的台詞、做那些雞皮疙瘩掉滿地的蠢事。請回頭去看《我的野蠻女友》,就知道自己落後現實多少。
ShowPannel(15275092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