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時候,一部很精采的電影,回想起來發現只需兩三句話就可交代完畢,但卻讓人看到愛不釋手。如果《鐵達尼號》可解釋為「豪華郵輪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那麼《電車男》就是「遜男追到美女」。幸運的是,這些精采的電影,卻有許多層次的主題,以致於觀眾會在戲院著迷。

對,《電車男》就是一個二十二歲,整天沉迷於電腦、網路、遊戲、公仔的男生,因為意外地在電車上見義勇為,拯救了被醉漢騷擾的美女,爆發了一段勇往直前的追求。而這過程因為透過BBS站,眾網友們的獻策、鼓勵,成就了一段原本條件懸殊的幸福感情。

《電 車男》把原著BBS上的貼文,去蕪存菁之後,又轉化成了影像的語言。除了創造出形形色色留言的網友角色,豐富了這個故事的深度,點出「透過網路,彼此影 響」的宗旨。還在畫面場景的處理上,大量引用了留言文章的「張貼」趣味,觀眾既像是在上網,也像是在看電影。光是這點,就比《電子情書》的湯姆漢克、梅格 萊恩來的有趣十倍。

不過這還是一部日本人精心操縱的商業電影,各種計算好的置入性行銷,不斷在劇情中扮演關鍵角色。同時開拍的電視版與電影版《電車男》,兩邊的主角還會互相客串,害我一直在注意哪個臨時演員會是電視版的主角。幸虧這些商業伎倆,並沒有破壞故事,反而給影片帶來更強的真實性。

網 際網路到底是給人類製造疏離,還是拉近距離?《電車男》一方面看到網路是男主角逃避自卑的場所,但也透過網路得到祝福,勇敢追愛的來源,倒是很值得大家討 論。儘管這是個「遜男追美女」的故事,卻比俊男美女的影片還要動人,因為它讓我們相信了,幸福降臨在每個人身上的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