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同2012年的《熊麻吉》(Ted),《變身》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惡搞」各種流行文化之餘、還向所有被惡搞的流行文化致敬的電影;以「長不大的男孩」、「失落的童心」為主軸,迸發出各式各樣讓人拍案叫絕的笑話。

已經在蘇式電視台的《宇宙超人Fly》演了十年男主角的鐵男,因為電視台高層換血接班,面臨人生新的局面。新上任的董事長盈盈大刀闊斧改革這個曾經紅及一時的節目,決定把他扮演的「宇宙超人Fly」賜死,換上由日本顧問打造的「宇宙超人Face」,於是沒有工作的鐵男,才開始思考「人生下一個階段該做什麼好」。

《變身》劇情最大的賣點,應該就是「假使超人失業了,超人要做什麼好呢?」這個問題放在電影當中,跑出了許多嘗試,而所有的嘗試卻都不是標準答案。就像《熊麻吉》的主角約翰,始終無法擺脫那頭熊玩偶一樣,《變身》的主角在一連串的失意與打擊之後,還一直無法跟超人角色告別。雖然他身邊沒有一頭熊玩偶,卻有一個飾演怪獸的好朋友,他們一起落難、一起挨白眼,一起吐苦水,一籌莫展。

在現實生活中,若用理智分析,一個演員假使十年來只會演一個角色,也沒有想要發展戲外的副業,那還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鐵男在失業後,對現實生活的格格不如,原本應該是無法博取任何觀眾的認同;但卻巧妙地藉由他的格格不入,反過來探討,為什麼會有人那麼執迷超人?甚至只會扮演超人?為什麼有人會長大、忘記小時候的夢想,但有人卻一直死守不放呢?

但電影如果只是在這裡著墨,可能會顯得單薄,但《變身》擺明了這是一齣惡搞至上、什麼都可以拿來白爛的喜劇,從男主角陳柏霖、客串的各個明星、電視名人,以及影片所虛構出來的電視台(以及電視台的幕後生態),對於媒體生態的揶揄,讓人忍不住一路狂笑。這些看似胡亂惡搞的趣味,卻又其來有自。鐵男的失意,對照的是陳柏霖在演出《藍色大門》後曾經悶了十年的演藝生涯;電視台經營生態的劇變,也讓人聯想到現實的媒體生態,收視率至上、行銷操作擺第一:當然劇本原作九把刀也難逃被修理的命運,電影出現了一個名為兩把刀的導演。至於製片黃立成也跳下來,結實地揶揄了自己一頓(還有他的弟弟黃立行、表弟林智文共襄盛舉);你也可以說唯有歷經「L.A. Boyz」大紅特紅之後的當事人,才會想要製作一部,關於「過氣的流行人物」的電影。

因為這些被揶揄的流行文化、媒體現象,都是取材台灣社會最為熟悉的代表人物,使得觀眾覺得格外親切,也讓這部片「台味」十足(而所謂的「台味」,從來不只有限定於三太子、雞排、夜市等等這些形而上的元素而已)。而過氣的「宇宙超人Fly」,也因為一句「就算是做給小朋友看的節目,態度可不能隨便」,理直氣壯地擁有了「我不想被換掉」的勇氣。

《變身》最大的爭議,來自於對日本獨有的「特攝影集」文化的借用與揶揄。「宇宙超人Fly」要不要跟「假面超人」長得那麼像,這是一個在創作最初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根據製片方面的說法,他們已經與日方解決了版權上的問題);如果長得不那麼像,可能觀眾會不太容易進入劇情狀況。但這部片與其說在「詆毀」特攝片文化,還不如說是歌頌。因為只有真正的特攝片影迷,才有辦法在細節上拍的那麼認真。就像鐵男把珍愛的超人玩偶,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我也是!

最後,我最在意的,其實是Jeff導演。MV〈跆拳道〉開創了華語流行歌曲的白爛風氣,《變身》則變本加厲,揶揄了更多對象,可是你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揶揄背後的出發點,其實是對台灣社會深刻又細心的觀察,對每一個小人物的真誠歌頌。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 偉 的頭像
    Steve 偉

    看東看西 想東想西 by Steve偉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