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規:留言請用痞客邦、Windows Live、Facebook、Google帳號、Yahoo帳號擇一登入,未留暱稱留言一律刪除。
新朋友閱讀須知,請點這邊。認識本人的「懶人包」(快速上手指南),請點這邊
2019再一次改版。

目前分類:以上皆非 (10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災難片新品種!」,這是我看完《紅孩兒》,腦海突然跑出的一句話。

好啦,這部片當然不是災難片,電影也不是恐怖到極點,但是《紅孩兒》犯的錯誤太過明顯,以至於整部片就被這些錯誤徹底拉走了。拜拜,動畫片;哈囉,災難片。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似乎不是完全冥頑不靈之處,當《七夜怪談》吹起的亞洲恐怖風,被他們加持後橫掃世界各地票房,美國人也懂得舉一反三了。《毒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你撇開劇中人金髮碧眼,或者身處紐澳良鄉間的背景,其實這是一部組合亞洲恐怖片元素的電影(因為編劇恰好是《七夜怪談西洋篇》伊森克魯格)。

亞洲恐怖風有什麼特色呢?人物不要太多,最好是以女性為故事主角(這樣子主角比較弱勢,才容易擔心受怕,牽連到觀眾提心弔膽的心理因素)。永遠都要出現一座陰森的宅第,如果這不是劇中人住的地方,就是劇中人要冒險進去解謎之處(想想《鬼來電》《咒怨》)。最重要的是,主角不是乖乖等著被殺、送命,而是要在驚嚇中奮力去解開一個謎團(《見鬼》),而謎團來源往往是一個有點耳熟能詳的話題去改編的(《鬼影》)。主角剛開始不信有這檔事,可是最後在解謎的過程中,也不得不信了(《鬼水怪談》)。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真沒想到,我喜歡《金龜車賀比》。

是的,其實這還是部胡鬧的電影。為什麼汽車會有自己的思想,然後怎麼會有自己的生命──這些「反常」的現象依舊無解。而據說,最早想到金龜車當主角的點子,是華特迪士尼本人。不過翻拍的《金龜車賀比》,倒是做了幾件對的事情,讓影片的時代感跟金龜車的風馳電掣一樣有看頭。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羅柏柯恩的電影,題材都脫離不了「早就耳熟能詳」的範圍,但是他總有辦法放進許多新的元素,變成「新瓶舊酒」的娛樂電影,深受新世代的喜愛。如果說,《玩命關頭》是賽車電影的升級版,《限制級戰警》是007的極限運動版,這部《機戰未來》儼然是《捍衛戰士》的電玩版。

可是,等等,我們為什麼喜歡《捍衛戰士》?因為湯姆克魯斯又帥又酷,攝影光圈美輪美奐,F14戰機飆起來震撼有勁,加上好聽的電影歌曲,還能讓觀眾忘記一個只有俊男美女,青春勵志的薄弱劇情。以至於讓觀眾看完電影,會想熱血從軍。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物電影始終有一個哲學是顛仆不破的,就是「假裝」。演員必須假裝真有其事的恐怖,編導必須假裝怪物巨大無比、打不死;而觀眾吃著爆米花配可樂,假裝這一 切都是真的,卻因為可以一眼看穿銀幕上的「假裝」,開心地哈哈笑。日本的《哥吉拉》系列電影,從頭到尾都忠於這樣的哲學,就算到了這部「告別作」也是如 此。猶有甚者,這部片更把每一吋膠捲的假裝哲學發揮到極限。

電影敘述,未來世界因為核戰污染,導致人類出現了基因突變的變種人。同時地球也因為污染過度,造成許多怪獸橫行肆虐。於是保衛地球免於怪獸蹂躪的辦法,就 是讓變種人組成的地球防衛軍,出馬對抗怪獸。然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天空出現了巨大的不明飛行物體,原來是「X星人」。他們帶來征服怪物的法寶,卻把 人類逐一洗腦。唯一不被他們洗腦的,就只有「哥吉拉」,變成怪物大戰外星人。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匹柏讓《星際大奇航》變得好看了!

本來我是完全不對這部改編英文科幻小說的電影有任何期望,因為它很囉唆、瘋狂,英國人的犬儒智慧與嘲諷。要知道,有些時候,精采的文字就是很難改編成一部電影,無論你用多少特效也辦不到。

妙的是,史匹柏把《世界大戰》變成了這種電影,以至於在台灣比它晚上映的《星際大奇航》,一下子就被突顯出那種莫名的優點,無厘頭又神經質的趣味,就算不斷偏離主題的劇情,也覺得很妙。為什麼?起碼當地球被外星人毀滅的時候,就是真的「毀滅」了。不廢話,夠狠。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看《世界大戰》的原因,是因為小說家H. G. Wells的原著。這本1898年問世的科幻小說,描繪了人類遭受莫名外星人的攻擊,浩劫不斷,結尾也出乎意料的聰明。同樣出自此人手筆的,還有《時光機 器》一書。當然囉,《世界大戰》影響日後甚鉅,包括《ID4星際終結者》《星戰毀滅者》都難逃其陰影,世人也因此把外星人當作假想敵。

不過史匹柏拍的《世界大戰》,整部片都只有一個重點:真實的恐懼。這很簡單,他只要捕捉到「911事件」的那種災難氣氛,就足夠說服觀眾「外星人在地球大 開殺戒,快點逃命吧!」所以他透過他最拿手的說故事手段──藉由無法和睦相處的一家人(《E.T. 外星人》《侏儸紀公園》都是這樣),他們所發生的遭遇,來交代整個外星人攻擊地球的始末。他沒有花太多篇幅去搞排山倒海的特效(雖然有幾個震撼的大場 面),反而巨細靡遺描繪這家人的恐懼,他們要活下去,就這樣。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分的同志電影都是這樣的:同志主角自己有悲歡離合,但是很少提到家人。反正家人總是反對他們的感情生活,《熊哥叔叔》卻恰好顛倒,因為家人的關係所衍生的發展,幾乎是這部片劇情的全部。

西班牙馬德里的貝卓過著很快樂的單身生活,他有正當的職業、穩定的收入,而且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同志,也就是所謂的「熊族」(身材胖碩健壯的男同志)。貝卓唯一的罩門是他住在鄉下老家的姐姐,表面開明、實則糊塗常給人添麻煩。這天老姐果然給貝卓帶來一個最大的麻煩,要貝卓跟他姪子相處兩個禮拜,以便老姐跟男友一起去印度圓他們的嬉皮夢。看在親情的份上,貝卓答應了,可是沒料到孩子的祖母冒出來要探望小孩,加上老姐也沒有如期返國,貝卓只好硬著頭皮當起了姪子的「兼差」老爸。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電影,也是一部「會動」的漫畫。這想像,也是寫實;這是暴力,也是抽象。這是恐怖,也是喜劇。這是黑白,也是彩色電影。

當你把所有的矛盾跟不協調通通放在一起,產生的效果絕對非常極端的,《萬惡城市》就是。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電影消費者,一聽到「台灣電影」,直覺反應就像是恐怖片裡頭死命逃生的主角,頭也不回地急忙逃出戲院。這個現象能怪誰?近十年來,有太多的台灣電影,分明就不是懸疑驚悚片,卻很喜歡在考驗觀眾的智商與耐心,忽略了觀眾之所以買票看電影的一大動機。

可以讓人感同身受的想像力。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迪索主演的《限制級戰警》,我只喜歡前半部當他還是叛逆小子,接受各種考驗特訓時的孤傲,但是當他出任務時,整部片的趣味也就沒了──就像他們想諷刺的 007電影那樣,你猜都猜的出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更妙的是,劇中人感到前所未有威脅的世界末日與大壞蛋,其實離觀眾很遠,更不在乎主角的死活了。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最近電影市場上吹起了日本的「純愛」風,但是沒想到這部英美合作的《如果能再愛一次》,在「純愛」的主題上,也不輸給日本人。

這天是莎曼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因為她遠渡重洋來倫敦,就是要在音樂學院的畢業公演上,驗收成果。不只如此,她的英國男友伊安也有個重要會議要進行,如果一切順利,也許對方有可能跟她一起回美國,商討婚姻大事。但是這天似乎運氣不順,一早就燙到手,出門被路人濺了一身可樂,連伊安的投資會議也被她攪亂了。在一連串的出槌之後,這晚莎曼珊決定跟男友分手,自己一個人回美國,但是最慘的才剛要開始,她出車禍,掛了。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等,讓我想想看,《伊媚兒新娘》電影是在講什麼劇情呢?

影片一開始是住在紐約皇后區,其貌不揚的男子亞得利安,他從所謂的「婚友介紹」那邊拿到一本型錄,挑上了他喜歡的異國新娘麗淇,以結婚移民到美國為前提跟對方通信。不過亞得利安接受導演安德魯提供的六萬五美金,當作他討老婆的資金,唯一的交換條件是讓安德魯全程跟拍這段「郵購新娘」的婚姻生活。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愛》是一次有趣的電影對照。在日本方面的統籌下,分別以東京、台北、上海為背景,交給三地的電影創作者,發展出各自獨立的劇情段落,但是每個段落都有日本演員的參予演出。雖然故事在一男一女的架構下,要在不算長的篇幅內鋪陳出起承轉合,的確可以看到編導在固定的框架下,如何發揮自己的創意,去突破條件的限制與匱乏。這已經是一種很有趣的享受了。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一開始就是這樣演的:「我頭一次死的時候,我二十七歲」。真妙,打從《美國心玫瑰情》之後,就沒有電影敢在一開頭就告訴觀眾:男主角會死。

傑克是個倒楣的男主角,他應該是波灣戰爭英雄,但是卻陰錯陽差被槍傷而退伍。他還來不及享受到新生活,就被捲入殺警案,然後被判刑入精神病院服刑。他的慘事還沒停止,傑克當下成為醫生進行的秘密新藥實驗對象──其實,這不該叫做新藥實驗,因為這分明是一種非法的秘密實驗。這讓他的腦袋更混亂,更難以分辨現實與虛幻,體力也更加透支,讓傑克在各方面看起來都更像我們認為的那種精神病患。可是奇蹟出現了,傑克發現自己可以在另外一個時空醒來,擺脫原來的窠臼,更妙的是這種穿梭時空的能力,反而給他一個重新整理自我的機會,他得知自己即將在四天後死亡,讓他真的有的忙了!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從我看到《捍衛戰警》,我就愛上了珊卓布拉克。如果不是她搭上了炸彈巴士,說真的,基努李維何必拼死拼活呢?而珊卓本人在經歷了各種戲路後,在兩千年開始專注在喜劇戲路上,既能維持她的明星票房地位,也能滿足所有喜歡她的影迷。

但是《麻辣女王2美麗的要命》可不像上集那樣,利用「選美臥底」來發展出看似尖酸刻薄、挖苦選美活動的笑料,實而進行肯定女性情誼的種種冒險。這部續集雖然有個拯救美國小姐的緊急任務,可是表現的一點也不緊急。事實上,珊卓飾演的FBI探員哈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享受鎂光燈閃耀的快樂,盡量把自己表現的比許純美還要許純美,以便讓觀眾哈哈大笑。當然,她雖然在緊急關頭也能破案,可是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編劇認識珊卓的緣故,現實生活的警探不可能烏龍到這地步,還能拯救肉票。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年前的《冰原歷險記》,賣的是一個「冷」字訣,人物冷、對白冷、還有故事背景更冷──白雪靄靄的冰山、冰原,這些看似單調的元素,卻能火力集中,負負得正,拍出動畫片的爆笑傑作。原班人馬所推出的《機器人歷險記》,卻完全顛倒,竭盡所能地在畫面上製造各式各樣的奇觀,讓你忍不住注意到人物後方的背景有多豐富。

這部動畫花了許多心思,在構築機器人的時空,創造了一個螺絲釘與齒輪環環相扣、彈簧跟扳手不可獲缺的世界。於是像主角洛尼這個小人物追求自我的行動,就會像骨牌一樣,掀起整個機器人社會改變的巨大效應。編導也非常聰明,當今的電腦動畫技術,還無法在模擬人類面目表情上有突破的細膩表現,於是就乾脆將全部的人物「金屬化」「零件拼湊化」,雖然看起來有點不習慣、表情匱乏的缺點,卻又跟故事主題的「機器」呼應(就像《冰原歷險記》發揮到極限的「冷」字訣)。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見鬼》就像《七夜怪談》《鬼來電》一樣,在台灣對於喜歡看恐怖片的影迷來說,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不過《見鬼10》顯然比另外兩個鬼片系列還知道該怎麼避開續集的缺失,卻又能討好影迷:直接了當把故事拍成了「以青少年為主角,賣給青少年的鬼怪(冒險)電影」。對,這跟《十三號星期五》《半夜鬼上床》一樣,對付怪力亂神的永遠都是把父母師長當作耳邊風的青少年,然後他們的愛情總會被鬼怪所打斷干擾,《見鬼10》在這方面還真頗有老外鬼片的真傳。

《見鬼2》的困境是,當觀眾已經看過了李心潔主演的第一集,然後片名又十分乾脆地說會有鬼怪出沒時,觀眾實在沒耐心也沒精神去體驗舒淇的懷孕恐怖實錄,那些編導費心鋪陳的人物內心路程當然有其豐富鬼片內涵必要性,可是也顯得又臭又長。《見鬼10》就機巧多了,很清楚觀眾想看的就是一幕幕別出心裁的人鬼狹路相逢,好!就一次給你看個夠!一次給你十種見鬼方法(其實,扣掉前兩集提過的,只有介紹到八種)!什麼囉哩叭唆的鋪陳都省了,就給你火力全開的鬼影幢幢!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有個很絕妙的故事:年過半百的公司主管丹,因為企業併購,慘被降職。更慘的是,新來的空降主管是個二十六歲的毛頭小子,叫做卡特。丹為了養家活口,忍氣吞聲繼續做下去;卡特則是因為新婚生活觸礁,乾脆就以公司為家,不眠不休開工。這兩個看似極端的男人,因為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逐漸發展出奇妙的友誼。

其實這是部很簡單的電影,整部片在描寫白領階級面對時下最流行的併購、裁員等,有很生動的描述。然而這部片還真的在某些平凡無奇之處,慢慢展現它的魅力。第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描寫青年才俊的惶恐,他們頂著高學歷的光環,但是卻在許多待人處世上毫無經驗:他們可以狠心裁員,卻不知道怎麼面對被裁的員工。同時,影片也描繪中年危機的男性,他們是如何在家庭的壓力下,慢慢地把不爽的心情,變成工作上的動力:他們也許不會做出裁員的決定,卻知道怎麼處理被裁員工的心情。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年前的《我的野蠻網友》,我認為是一部在台灣被忽略的喜劇:影片巧妙地讓兩種差異甚大的文化「相撞」,然後讓我們看到價值觀的顛覆、融合,產生出一種新的文化,而且讓兩個擔綱的明星都有表現的機會。於是,當這部片的導演亞當夏克曼,推出《限制級褓母》的時候,其實會叫人有些期待的。畢竟,阿諾跟史特龍曾企圖嘗試都告失敗的家庭喜劇戲路,又如何讓光頭猛男馮迪索挑戰成功呢?

但是《限制級褓母》幾乎在劇情的發展上,完全沿用《我的野蠻網友》模式,讓天外飛來的男主角,搞不清頭緒的狀況下,就「被迫」與一屋子難纏的小孩生活。他們也發生了衝突、退讓,卻又從彼此身上找到互補,於是融合出新的家庭價值觀。我知道迪士尼的電影不可能不鼓吹家庭價值觀,況且部隊最喜歡說「阿兵哥除了生孩子不會,其他什麼都會」,只是馮迪索飾演的特戰隊員是怎麼從一個家事門外漢,變成新好男人?就是這樣,他就會了?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