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的葛萊美獎,當大會安排碧昂絲出場,介紹另外一位巨星Tina Turner的時候,她說「搖滾樂的靈魂夫人」,這句話觸怒了Arertha Franklin,認為碧昂絲講話沒大沒小,因為「靈魂樂的第一夫人」(Lady of the Soul)應該是她才對。最後碧昂絲的老爸出面道歉,因為女兒只是按照大會提供的腳本發言,真的沒別的意思。

從這個小故事來看,你就知道Aretha真的是「很大牌」,但樂壇也只有她真的可以這樣大牌。因為她資深、實力好,也真的是歷經各種音樂流派演變,無法把她擊倒,她反而游刃有餘。

至於我的Aretha Franklin,還是按照歌曲原本發表的年代順序來介紹,這樣會比較有系統。

DSC06531.JPG 
這張唱片很有趣,是在星巴克發行、也在星巴克買的。各位應該知道星巴克一年會打兩次85折,對,連CD也有,所以我就順手買了,因為我很想知道Aretha「年紀輕輕」唱的歌曲是什麼樣子。

DSC06532.JPG 
這張她早年作品的精選,經過了整理之後,呈現相當有趣的效果,因為裡面有太多太多日後不斷被翻唱的經典。例如〈(You Make Me Feel Like A) Nature Woman〉,誰能料到這首十足福音風格的曲子(但我覺得她的唱法也是非常的嫵媚,甚至有點情色的聯想),居然是出自白人Carol King之手(而且這首歌在1968年灌錄完成後,Carol King始終沒有跟Aretha同台過,直到後來VH1辦演唱會才終於有機會同台飆歌,可是那也約莫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了!) 

又如她翻唱「Simon & Garfunkel」的招牌歌曲〈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我從來就沒喜歡過原版),絲毫不費力地唱成了一首標準的黑人靈魂歌曲風,可怕的是,這是1971年發行的,跟我年紀一樣大啊!可是她怎麼有辦法就這樣唱上去,唱成了非常的黑人,又帶有一點福音的意味。

然後我要說,最喜歡的一條,〈I Say A Little Prayer〉。 

原唱是Dionne Warwick,Aretha的版本應該是1698年的錄音,但我頭一回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在1997年的電影《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是的,這部片也已經有10年了(天啊)。

女主角茱莉亞蘿伯茲在片中努力想破壞好友的婚禮,以便讓自己免於過了適婚年齡卻嫁不掉的窘境:她看到昔日大學男友要結婚,才發現自己內心對人家依然有好感。當她壞事做盡還是一個頭兩個大的時候,被她緊急找來幫忙的魯伯艾略特(戲理戲外都是同志),帶領著大家唱起了這條歌(原聲帶的版本是Diana King翻唱的,我也很喜歡她,但這得改天再說)。

這首歌說盡了一個對於愛情極度渴望的人的心情,我記得當年我看這部片,只是替茱莉亞鬧出的各種窘況哈哈大笑,也很佩服女配角卡麥蓉狄亞在片中唱KTV唱到荒腔走板的敬業勇氣;但我聽到Aretha的版本時,我突然覺得這一切不再可笑了,因為那是多麼寫實地在唱一個「敗犬女王」的心情,祈求愛情的到來,就像劇中茱莉亞對於愛情的渴望,也好像是我的渴望。

所以電影結束前,魯伯艾略特又出現,帶領著茱莉亞隨著婚禮歌手唱起的這條歌,翩翩起舞,似乎一切又在淚中帶笑,充滿了希望。

我們都需要希望,才能繼續,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 偉 的頭像
    Steve 偉

    看東看西 想東想西 by Steve偉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