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天是來參加部落客試吃,因為大雨的關係,沒有滿座,所以有機會與老闆娘溝通很多事。


店面裝潢是這樣,招牌入夜後是「跳燈」型態(三個字會輪流閃,所以一直在猶豫,要等到哪個字亮了拍會比較好)。地點是:台北市延平南路238號(捷運小南門站2號出口,直走到延平南路左轉,在康是美對面)。


這間店的定位在於訴求上班族的簡餐店(定價從NT$120起跳),以及訴求學生、年輕族群、喜歡夜市牛排、以及大胃王等級的台式鐵板牛排店。值得注意的是,菜單左下角,老闆特別把幾種炸物,做成可以單獨外賣的,像是雞柳、雞排、洋蔥圈、梅子薯條。後來才發現,這幾種炸物比起市面一般的XX雞排專賣店,做的的確有更為精緻之處。


背面的菜單是鐵板、雙拼(就是鐵板加上小火鍋)與牛排類(定價從NT$180起跳),無論是簡餐、鐵板、還是牛排類,都可以享用自助無限的湯品、冷飲、冰淇淋。


這天晚餐供應兩種湯,這一鍋看起來不起眼,但後來發現料多到爆的魷魚羹湯。


玉米湯是該店常客熱愛的品項,所以被撈的差不多了。原因是老闆用牛奶、洋芋下去煮,比較符合正統西餐的玉米湯口味。


另外還有搭配鐵板類自取的蘑菇醬,作法比較類似義大利麵的紅醬,只是番茄多放了一些。


以及黑胡椒醬(取用的時候要小心熱蒸汽)。


不過取湯之後,很自然地要找湯匙、調羹,卻找不到,原來放在店的後半部,與汽水機放一起。


自助汽水機的隔壁,是自取調味料。


調味料正下方,就是餐具。


餐具隔壁就是冰淇淋櫃,雖然不是大牌子,但可以滿足愛吃冰的人(不過當天因為吃飽了,就沒有挖來品嚐)。


雖然這些都是自助取用,但還是不要浪費。


為什麼說當天會吃飽了,光看前面這碗魷魚羹湯就知道了,真的有好多魷魚羹,還有杏鮑菇,這樣很有誠意。


在等待主餐上桌前,拍一下店面前半部的半開放廚房,裡頭在做什麼,客人都看得到。


與半開放廚房連接的天花板,沒有沾染油煙,因為鐵板類料理的確比較容易有油煙,不過這邊處理的很仔細。


把店面區隔前後半部的毛玻璃,也是保持的相當乾淨。


在客人用餐區頭上這排燈飾很有層次感。


我點的特製雞柳雙拼來了,其實我完全不是這類小火鍋、鐵板類料理的擁護者,因為太燙、太油的東西,說實在已經不太適合我了,而且油炸食物如果沒有處理好,吃完第二天很容易嘴破。可是很幸運的是,這天沒有發生這種狀況。


雙拼的另外一頭是小火鍋,裡面的料也是滿的。


來一張雞柳雙拼的俯瞰照。雞柳的特色,在於裹粉得當,所以沒有吸油。一般吃鹽酥雞等油炸小吃,通常放了一會,外頭的裹粉就會滲油出來,但這天雞柳的裹粉都沒有這些問題,而且也沒有搶戲的醃製味道。


到底這堆雞柳有多少,這樣側面檢查一下,看得出來有多高。底下墊在鐵板的,是手打烏龍麵、而非常見的(台式)義大利麵。好處是,這天拍完照後、要開動時,其實已經冷了,但這些烏龍麵都沒有燒焦、黏底,吃起來還是很Q。


在此時,餐廳的鄰居跑來點一份虱目魚簡餐要外帶,非常特別的是,發現虱目魚整塊都是完整的。老闆解釋這跟裹粉有關,就避免虱目魚在煎的時候,會發生四分五裂。簡餐附贈的小菜,也可以跟老闆溝通,不想吃的可以更換,原則上老闆會想辦法讓客人滿意。


另外當天還有另外一位品嚐厚切大塊沙朗牛排,非常台式夜市牛排的賣相,一樣也用手打烏龍麵放在鐵板上。


牛排附贈的不是奶油餐包,是起酥棒,老闆強調因為起酥棒只能放一天,所以每天都會進貨,客人都會吃到最新鮮的。更重要的是,起酥棒本身放在鐵板牛排上,會保溫但不會吸油。


雖然店內有蘑菇醬與牛排醬,但老闆也推薦試試看灑些海鹽的吃法,可以提味但不會口味太重、搶過主角的風采。


另外這是乾燥的羅勒粉,通常這比較常與義大利麵類搭配,但如果想嘗試不同吃法,也可以與老闆溝通,灑一點試試看(照片裡頭這個是特別倒出來拍照用的)。


吃到這邊,發現店內的風格走的是改良的台式夜市牛排與簡餐店,但某些細節又被調整過,像是油炸物的處理、烏龍麵的特色。喜歡吃重口味的人,可以自取沾醬;或者選擇簡單吃法,鐵板料理反而不會有想像中的的油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黛迪斯牛排簡餐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