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年的5月20日,在美國電視界,有一件很大的事發生了。在CBS電視網,主持了20多年(是的,每週一到週五,每天都有節目要播出。如果從他在電視圈主持節目開始算起,則整整33年)的「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宣布退休,離開電視圈。

5月20日,是他節目播出的最後一集;就像當年這個節目在1993年開播時一樣,請來同樣一個嘉賓比爾墨瑞(Bill Muray)亮相,這次比爾墨瑞從一個蛋糕(是的,真的是個蛋糕)跳出來,一身奶油、蛋糕,然後逢人就亂抱,一路抱下台、現場觀眾也無法倖免,大家都慘遭奶油與蛋糕的攻擊。

大衛萊特曼的退休,是美國電視界一個大事。從最後一集播出的前一個月,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Obama)、第一夫人蜜雪兒(Michelle)、前任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脫口秀主持天后歐普拉(Oprah Winfrey)、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Tom Hanks)、奧斯卡影后茱莉亞羅柏茲(Julia Roberts)等,這些大人物紛紛亮相,擔任節目嘉賓,表示對大衛支持,以及對他的退休至上最高的敬意。

為什麼大衛是如此重要?這跟美國電視晚上時段的深夜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NBC電視網的「今夜秀」(Tonight Show)無疑是這類節目的開山祖師,這個節目的主持人強尼卡森(Johnny Carson)因此成為全美國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也受邀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達5次之多。從1962年起,強尼卡森的「今夜秀」就成為美國人睡前的消遣,主持人會拿發生的時事開開玩笑,訪問明星,最後以歌手的現場演出結尾,以幽默、有趣、輕鬆的方式,讓大家看了開開心心入睡。

「今夜秀」播出的時間是晚上十點鐘左右,當然也成為許多後生晚輩想要學習、超越的標竿。在1982年,NBC電視網開播了「大衛萊特曼深夜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有了強尼卡森當偶像與前輩,晚了一個小時接著播出的大衛萊特曼,當然不可能把前輩的節目、來賓都都照抄,自然而然跑出一些有趣的「旁門左道」。

如果說強尼卡森走的是「正派經營」的幽默,大衛萊特曼就是標準的「無厘頭」、「少根筋」風格。前輩的訪問是溫暖、正經,大衛萊特曼的訪問就是脫搞、脫線,跟來賓頂嘴;前輩的錄影是在攝影棚正經八百,大衛萊特曼的攝影機則會溜出攝影棚,跑到街上「突擊」(這當然是事先策劃好的)。

最有名的是,他把上節目的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與另外一個上節目的職業摔角手Jerry Lawler,慫恿他們在節目上「幹架」,然後這兩個來賓就真的現場「打起來」了(當然這也是事前就套好招的),你可以看當時的節目片段 https://youtu.be/G1f2_01URYQ。多年後,金凱瑞(Jim Carrey)演出安迪考夫曼的傳記電影《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重現了當年電視史上這場風波,把大衛萊特曼、摔角手Jerry Lawler通通又請回來「再演一次」。

這種嘻笑怒罵、有些尖酸刻薄的風格,讓大衛萊特曼固定了他的電視節目特色,可是同時也讓美國大眾覺得他就是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在1992年,當強尼卡森宣布退休時,大衛萊特曼非常、非常想爭取接班,讓他從深夜十一點的時段,「晉級」到晚上十點的時段。結果NBC電視網的高層並不喜歡大衛萊特曼,也覺得把歷史悠久的「今夜秀」交給他是自砸招牌,給了另外一個主持人傑雷諾(Jay Reno)。中間的過程實在是太有趣了,以至於被寫成了書《The Late Shift》,後來還被HBO拍成電影。

1993年,大衛萊特曼在一心一意無法入主「今夜秀」的痛苦與遺憾中,只好接受CBS電視網的邀約,跳槽到CBS電視網,主持「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展開他衝著NBC電視網的復仇大計。CBS電視網給了很大的資源,讓大衛充分展現他的風格。首先,CBS電視網花了四百五十萬美金,在紐約曼哈頓買下了「蘇利文劇院」(ED Sullivan Theater)。這地方在60年代尾聲,是另外一個電視節目「艾德蘇利文劇場」(The Ed Sullivan)錄影的所在地,當年「披頭四」(The Beatles)紅到萬人空巷,第一次到美國時的演出,就是在這個劇院、上這個電視節目亮相。此舉當然是給NBC電視網嗆聲,亦即只有大衛萊特曼才是承先啟後的深夜電視節目主持人。

另外一個看不出花大錢、但是非常昂貴的銀彈攻勢,則是砸在每集出現的來賓。當年可是席威斯史特龍、葛倫克蘿絲這些好萊塢的大咖明星等,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在節目中「亂入」,例如他們會出現在觀眾席上跟攝影機打招呼,表示「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的錄影觀眾都不是等閒之輩,攝影機隨便一拍都是大人物。真的,當年每一集都是這種「用最無厘頭的方式、讓大明星登場」的極度瘋狂笑料。

撇開這些「客串」的嘉賓,節目還是有「正宗」的來賓。一個小時的節目,通常約10分鐘的諷刺時事短評開場,然後會有搞笑又噴飯的「十大排行榜」(Top 10 List),再來才是兩位不同嘉賓的訪問,最後則是邀請來節目演出的歌手或樂團,現場演出當結尾。這樣的節目一週要做五集,每天都是錄影,所以要緊緊抓住每天的時事、每天都要找最夯的明星藝人、每天的歌唱演出也都是最夯的大咖。

在台灣,拜好萊塢電影台所賜,因為開播時的股東之一就是CBS電視網,因此當時這節目有隔週在台灣配上中文字幕播出,取名為「大衛萊特曼午夜漫談」,原汁原味的美式綜藝風格。大衛也常常「很散漫」地把幕後工作人員拖下水,像是舞台經理Bill Anderson、每天在舞台上擔任伴奏的音樂總監Paul Shaffer、或者在「蘇利文劇院」附近開三明治店的老闆Rupert Lee,也會被他的攝影機莫名其妙的「無預警」突襲(當然所有看起來從天而降的橋段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我真的曾寫信給Rupert Lee,問他生意如何之類的,然後他也真的回信給我。在2000年,我有幸到紐約時,跑去「蘇利文劇院」外頭朝聖,還買了紀念品(棒球帽與T恤)。

大衛萊特曼的復仇計畫非常成功,他從NBC電視網不被重視的B咖,一躍成為CBS電視網的大咖。1995年還主持了奧斯卡獎,不過他的表現是場災難,尖酸刻薄的紐約客風格一點都不適合訴求溫情、團結、歌頌的奧斯卡獎。所以大衛萊特曼往後在自己的節目上,常常自嘲他主持的奧斯卡獎非常爛,每次他自婊、觀眾都哄堂大笑:因為真的很爛啊。誰會蠢到在全世界收看的奧斯卡獎上耍白痴呢?就只有大衛老兄會啊!

但是大衛萊特曼真正從一個難登大雅之堂,變成全美真心喜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則是因為2001年發生了「911事件」。恐怖攻擊重創了紐約、打擊了美國,「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也停播了一個星期。然後事件發生六天之後,大衛要面對節目復播。一個本來就是嬉皮笑臉的節目,你要觀眾怎麼可能打開電視機收看呢?你又要如何要求一個長年以來尖酸刻薄、嬉皮笑臉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面對這場浩劫後的電視觀眾呢?

可是大衛真的回去做節目了,他非常有種、帶種地面對觀眾,表示要繼續把節目做下去。可是他收起了所有的尖酸刻薄,拿出了所有的勇氣,因為他被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所激勵了,「大家要回去過日常生活」「過著在紐約該有的生活」。你看得出來,他用了很多的力氣忍住所有的情緒,因為他的深呼吸太多次、聲音也太大聲了,他把所有的激情都壓抑下來,告訴觀眾,「我們要繼續過下去。」https://youtu.be/DBLgp1qTCTg

大衛萊特曼不再只有帶給電視觀眾(因為尖酸刻薄的笑話、笑料所帶來的笑聲),他也帶來了勇氣,還有希望。他讓大家知道,紐約客不會被打倒,美國人不會被打倒。也許在國難當前,沒有什麼值得好笑,但如果美國人忘記了「如何發笑」,那麼我們就毀了。

恐怖攻擊沒有阻止大衛萊特曼,但無情的歲月,卻逐漸地讓大衛顯得「不合時宜」。他當然很會在節目中搞笑,但是你發現他越來越會「岔題」,不是因為他故意要脫搞演出,而是因為他沒有做好訪問來賓前的功課,硬生生地惡搞。當其他後生晚輩不斷追上來,2015年ABC電視網找來吉米金墨(Jimmy Kimmle),也在好萊塢中國戲院對面、「El Captain」劇院旁的大廈當做「吉米金墨直播秀」(Jimmy Kimmle LIve!)的製播基地,擅長跟網友互動、惡搞。而吉米法隆(Jimmy Fallon)在NBC電視網的深夜時段越來越受歡迎,終於從傑雷諾手中接棒,主持「吉米法隆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 Starring Jimmy Fallon),把很多美國大學生的校園遊戲搬到電視上玩,也跟許多歌手一起飆歌。從NBC電視網出走、到有線電視TBC的康納(Conan O'Brain),則擅長走出攝影棚,拍攝許多噴飯的幽默短片,例如亂玩電玩遊戲。

但是,在5月20日這天晚上,這些後生晚輩都不約而同,向大衛致敬,不想搶走他最後一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吉米金墨講了向大衛萊特曼致敬的開場白,卻講到哽咽 https://youtu.be/y29ELOsXSI0 。吉米法隆說,他用重播節目「混過去」。科南也哽咽了,他說他的事業能有今天,全歸功於大衛萊特曼當年拉了他一把,請觀眾把這個節目錄影改天看,轉台去看大衛的最後一集 https://youtu.be/tV7NC0DGgVg

再見了,大衛萊特曼。你個尖酸刻薄的傢伙,但是我們都會想念你,也謝謝你。

謝謝你讓我知道,當一個賤人其實還滿不賴的。

「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22年的精華回顧:https://youtu.be/sKk7-rcYH6Q

「大衛萊特曼深夜脫口秀」最後一集的工作人員字幕:https://youtu.be/B2AvfhnTqwc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