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有時會讓人哈哈大笑,不見得是成功的喜劇,而是因為銀幕上的荒謬誇張,恰好成為現實讓人哭笑不得的寫照。

《醉後型男日記》強尼戴普扮演保羅,在1950年代,一個從美國來到波多黎各報館工作的記者。保羅當然有很多偉大的文學創作理念的抱負,但要把自己的肚皮填飽之前,他必須依賴打字機撰寫新聞維生。保羅不是憑空捏造的人物,他就是電影原著作者Hunter S. Thompson本人的分身,故事也是其個人經驗所改編的小說。

然而就像所有強尼戴普之前的電影一樣,強尼戴普都在用「怪怪的」方法詮釋角色,他才一點都不想要維妙維肖地詮釋電影原著小說作者Hunter的一舉一動(雖然在Hunter生前,因為另外一部小說《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也是強尼主演,兩人結為莫逆)。用另外一種說法,假使整部片的所有人都用兩隻腳走路,強尼戴普詮釋的方法,就好像是用手倒立在走路,觀眾一看就覺得此人與周遭一切格格不入、活在自己的時空。

但格格不入的保羅,恰好對照出他一無所知的波多黎各,是個多采多姿的大觀園。

保羅很快就發現,報館之所以願意聘請他的理由,不是因為他是個理想的新聞記者,而是因為他是個「爛咖記者」,很理想的「收買對象」,以便報社專門報導形形色色美國人來此觀光、消費的新聞。至於波多黎各本身遭受什麼污染,導致海域的魚群消失,使得漁夫們的小孩淪為街頭拾荒,這種新聞沒人要看。

(有趣的是,電影都在描寫保羅成日買醉,他是何時挖掘出海域遭到污染的真相,這可真是編導的一大疏忽)

然後保羅發現另外一群人也想跟他示好,那是以山德森為首的一票人。山德森就待過保羅服務的報館,深知媒體的力量,他需要保羅幫忙美言幾句,好讓他們開發某離島的計畫可以成功。當保羅來到山德森的臨海別墅,看著漂亮的海灘時,山德森卻怒氣沖沖、跑到別墅旁的鐵絲網,對鐵絲網另外一邊窺視的當地居民們怒叱:「這是私人海灘!你們要尊重我們的隱私權!」

原來某離島開發計畫,本是美國海軍試射砲彈的小島,如今美國國防部打算停止試射行動。山德森認為這是開發的大好機會,於是保羅反問,既然要開發離島蓋度假村,為什麼要在島上蓋兩座水泥大樓。

山德森回答說第一座是度假村旅館,旁邊另外一座則是日後出售的豪宅,反正先佔先贏,以後要怎麼擴建都可以。

保羅反問:「所以,往後當地人要看海,還要付錢給你們?」

「沒錯。」

本來保羅只是覺得怪怪的,可惜自己愛上了山德森的女人、被包養的雪諾。他們幾乎是天雷勾動地火,但如果搶走了雪諾,保羅可就死定了。但放過了雪諾,就好像放過山德森等人的陰謀,心有不甘。

為此,保羅心中那股熱血燃燒起來,他決定在報上揭露這醜陋的真相、財團的陰謀。誰知道他趕回報社的時候,報社因虧損連連,倒閉了,連薪水、遣散費都沒付,人去樓空。

憤憤不平的眾記者們,一邊喝啤酒一邊臭罵無能總編落跑搶第一,保羅此時突發奇想,可以利用鬥雞大賺一筆。大概只要贏到一萬美金,他們就可以先把積欠的水電費付清,就能印報,把真相公諸於世了!

接下來鬥雞的戲實在太有趣,幾個邋遢的記者就這樣捧著白花花的現金趕回報社,誰知道還是晚了一步。

「債權銀行剛剛把印刷機都搬走抵債了。」

眾人看著空空如也的報社,他們想說真話,也來不及了。

電影實在拍的不怎麼樣,編導描寫保羅每天買醉、泡妞、被女色迷的團團轉等等行徑,哪來美國時間查訪民情。強尼戴普擺明了「我就是用我一百零一種的嗨又茫表情」撐完整部片,換言之,完全沒有說服力。

可是你知道的,這部片讓我一邊看的時候,腦海一邊跑出許多台灣社會當下的現況,東海岸的開發案、形形色色的報社內幕,還有許多「不能說的祕密」,以至於我笑個不停。這片的背景不是波多黎各,是台灣啊!

最後,熱血夢想一場空的保羅,大徹大悟跑回了紐約,他成了一個好記者、真正的文學創作者,也追到了雪諾,電影有了快樂的結局。

那我們呢?!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