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部片就跟史特龍執導的《洛基:勇者無懼》一樣,雖然都是兩個系列最新的續集(《洛基》是第六,《第一滴血》則 是第四集),但史特龍卻很刻意地把電影拍成獨立的一部片─也就是說,前面沒看都無所謂,也可以照樣單獨來欣賞。

但這兩部片,其實也不是單獨的獨立欣賞,我甚至不覺得是電影,而是史特龍對於世界、演藝圈、好萊塢的大聲宣告:「我回來了!」

(雖然「I'll be Back」才是阿諾的台詞.......)

這兩部片都有共通的主題,史特龍藉由分別扮演洛基與藍波兩個人物,設身處地告訴觀眾,「如果一個人過了中年,還可以繼續做他最拿手、最擅長的事,而能繼續 在世上立足嗎?」

這個問題不僅是兩個電影人物要面對的課題,也是史特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要面對的課題,所以他再度扮演這兩個角色,透過這兩個虛構的人物,替自己在現實當中 找到答案。

《洛基:勇者無懼》的洛基,是要面對老年,只能回憶當年勇的人,透過比賽,其實找到人生冷暖、面對人生冷暖的勇氣─否則,他只能永遠躲在餐館裡頭,不斷跟 人分享自己的當年勇來取暖─所以贏不是重點,找回鬥志才是。

《第一滴血4》的藍波,則比洛基還要極端,不斷自我放逐在泰緬邊境的小鎮,因為他始終沒有辦法走出越戰的陰影。而電影出現了兩派的美國人,一文一武,主張 宗教和平的美國傳教醫療團隊,寧願手無寸鐵也要進去動亂區派送醫療物資、傳福音,不把藍波的忠告放在心上。至於另外一群以作戰經驗豐富的雇傭兵,更瞧不起 藍波一身死老百姓的平凡模樣,以重大火力自居,自認可以全身而退。

當然,這兩派外來的力量,都在故事後半段吃癟。因為他們沒聽到藍波的老人言:「你什麼也不能改變。」打過越戰,也知道無法改變世界的藍波,是一個消極的 人,他的武藝可以穿過戰火,但那不等於他可以扭轉局勢。但藍波最後回到戰鬥的本質,面對了自己「只是一個戰士」的事實,能救出人撤退,這就夠了,他不再把 所有的責任與希望都投注其中。藍波,其實看透了自己不過也是個凡人、一屆武夫,他能面對這個身分。


當然,《第一滴血4》就跟前面兩集最大的不同,並沒有讓戰火叢生的當地人,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與立場(其實第一集的美國小鎮居民也有對於越戰與越戰老兵的 政治立場)。我覺得史特龍這次乖乖閉嘴,不以民主先鋒的美國人自居,讓劇中的當地人發表政治評論是聰明的,因為這次的藍波已經厭倦也明白自己不能改變任何 政治歧見導致的戰亂,所以電影有兩種不同歐美人士觀點(一文一武),但就是沒有本地人的意見。

看完《第一滴血4》,我所想到的是,「如果我到了史特龍這個年紀,我還能繼續做我最拿手的事情,然後做到這麼好的程度嗎?」老實說,我都沒有把握,但史特 龍的確做到水準之上(就像我之前提的,他的野心與目的只是想昭告天下,他依舊─可以很正點地─在影壇上立足),光是這點我就必須佩服與敬重。

另外一個讓我很佩服的地方,是史特龍在戰火暴力之外,還是保留的他的溫柔。《第一滴血4》的結尾,很巧妙地跟《第一滴血》的開頭相呼應:藍波走在美國鄉間 的路上,獨自一人。只是《第一滴血》的藍波,是到小鎮訪友,然後我們從此再也沒看過他走在美國土地上了。

但是《第一滴血4》,再度看到藍波走在美國的土地上,他卻是要回家了。

奔波多時的老兵,終於可以回家,我看到了史特龍的溫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