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文章,是在參加孫燕姿演唱會的時候,聽到她唱〈同類〉,有感而發。不,我沒有留下眼淚,當然我有一些感觸。


但是這篇文章的照片,是剛剛去參加一個酒趴拍的,真好,我一個人坐整個包廂。

會開始想要寫下來,因為恰好中午被我老爸問到,「為什麼你都沒有找專科的同學開同學會?」

我當下回答:「有什麼好開的?!那些人都作弊啊!」


是啊,這句話真的是讓我想起,為何我不跟我的專科同學聯絡(其實畢業後只有兩位,因為這兩位也是在念書時還可以談得來的,不過工作越來越忙之後,大家就真的失去聯絡了)。我想想,在學的時候,有很多同儕之間相處不來的事情、點滴,這些也就算了。但是考試作弊啊等等,雖然誇張也沒有必要想太多(我是那種沒有「抄捷徑」命的人,也就是說,就算我做了小抄,但是考卷的題目卻跟我做的小抄一點關係也沒有,真的是不曉得答案該怎麼寫)。

我想想,那些考試作弊的同學(當然不是很誇張的那種全部都作弊,而是會準備小抄等等道具),有人畢業深造後,成了為人師表在某技術學院教書(我心想,這是怎樣,當年會作弊的學生長大後當老師,是比較會抓作弊的學生嗎?),也有人投機取巧,靠著參加體育比賽拿冠軍、插大可以加分的資格,然後順利進入大學,連念書都不用念(因為本來這種體育比賽拿冠軍、加分讓你升學的制度,目的在於鼓勵真正奉獻給運動比賽的學生,結果卻被人投機取巧,花一年時間練習比賽項目,然後拿冠軍,然後升大學,就再也不碰那些體育項目了;至於那些真正投身體育活動、該被獎勵的人,好比說未來的王建民,就這樣被犧牲掉了)。


好了,因為這些「不愉快」的往事,讓我一點也不想跟這些人開同學會,因為我的心中、臉上,就是寫著「瞧不起你」這幾個字。當然,你可以說我為人小氣,但,跟這種人勾肩搭背、有交情,請問有什麼意思呢?

我用自己沒有跟專科同學聯絡的這個往事,來解釋我跟我的「同類」。是的,我沒有得到什麼同儕之間的友情、關愛,也沒有因為自己跟誰是「同類」,就得到很多理所當然的好康、體諒、瞭解。

這樣你明白了嗎?「同類」又如何?如果連一點做人最基礎的是非都沒有,連起碼一點尊重對方的拿捏都沒有,我真的不覺得我們是同一類。

也許我們是「同類」,但「同類」不等於「你瞭解我」、「我瞭解你」。


距離真正的友情(或者人際關係上的認識),還有很大的距離。

是的,我是一個對於挑選「同類」很嚴格的人,因為我曾放鬆標準,結果讓我吃大虧,所以我會對這方面更為仔細與敏感。而如果你是一個正人君子,那麼這樣的「放大鏡」,並不會騷擾到你任何一根寒毛。

在辦公室上,我也曾因此傷痕累累、失去我所有工作上累積的名譽。所以我選擇用一種「有點黏、但是不要太黏」的方式,跟同事相處。同事不是你的好朋友,我曾不這樣想,結果就是被人當成砲灰利用、利用完丟掉。

對了,這個酒趴我一個人去,灌了三杯調酒,吃完一整盤下酒菜,自己一個人霸佔包廂(主辦單位給我的座位),聽著DJ放的Lounge Music,我感覺愜意極了。我為什麼要去一堆人擠人、彼此又不認識、講話還要吼來吼去才能蓋過音樂聲的地方,去尋找我的、或者瞭解我的「同類」?!

延伸閱讀:

孫燕姿演唱會「The Answer Is」

Do I Look Like I Care?

I Know How To Quit Yo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ve 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